可是無論是中書省還是尚書省,怎么可能會有人為了一些商人的損失,來費心費力地去查清這種事情的是非對錯。
是以,對于武昌水軍的慘敗,襄陽無論是官商,都是真心地幸災樂禍。
一個大腹便便的男子,在碼頭上極為熱情地迎接烏杰。
此人姓區,名漢南,原為南陽人。襄樊戰后,舉家遷至襄陽。以糧食買賣起家,不到二十年時間,便將產業擴大到米、面、醬、醋、酒等行業。
說句不太夸張的話,襄陽城可以少了路總管,卻少不得這個區老板。否則,有半城人得天天喝白粥吃白水煮菜。
這是個嗅覺極為靈敏的商人,早在武昌之戰以前,區老板就到處尋找機會想與日月島合作。武昌戰后,雙方一拍即合,如今區老板已經成為日月島在長江以北最大的代理商。
其業務范圍,除了代理來自安南的糧食之外,又開始向南洋的香料與藥材拓展。
區漢南拉著烏杰的手,一口一個“小老弟”,親熱個不停。
這讓烏杰極為不習慣,卻只能努著笑臉,盡量做出風清云淡模樣。
親熱完畢,區漢南看著烏杰身邊的老道,含笑問道:“不知這位道長如何稱呼?”
“貧道,張三豐。”老道打了個稽首。
張三豐?
區漢南怔在當地,疑惑地看著烏杰,問道:“這位……是武當張真人?”
老道微微頷首,說道:“真人談不上,我便是張三豐。”
區漢南幾乎一蹦而起。
張真人吶,自己竟然有幸見到活神仙!
這幾個月以來,不知道從哪里傳出的消息,說就在襄陽路的均州武當山,出了一位隱仙。
據說這位名為張三豐的活神仙,已有近百歲。終年寒暑不侵,縱橫自在。能托歌論道,動輒響徹云霄。
還據說此人在武當山修道時,在五棵古樹下一坐便是十年,猛獸不敢噬,惡鳥不敢襲。如今已修成金丹大道,只等飛升。
聽說江南的大街小巷,已有人在四處傳唱此人的神跡。甚至于許多的道觀,已將其與呂祖相提并論。
對于神仙之說,世人都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更何況,還是出自襄樊的一位活神仙!
大都既然都能出現活佛,襄樊自然也可以出現一個活神仙!
區漢南再次打量起張三豐。
鶴骨珊珊,龍髯拂拂,在這樣的寒冷天氣里,不過身披一件單薄的道袍,果真有些仙風道骨的感覺!
老神仙回到襄陽,這是準備在武當山重開仙府,傳授仙法?
還是說因為襄陽有什么能夠吸引他的天材地寶要出世?
或者,是不忍心看到襄陽百姓的苦難,而要給這里帶來一場天大的造化?
不管怎么說,張真人能出現在襄陽城,本身就是一個祥瑞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