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車壓在街面路石之上,發出極為刺耳的咿咿唔唔呻吟聲。似乎怎么努力,劉五郎都無法將這聲音融入于這座城市之間。
噠噠!噠——
急促的馬蹄聲突然響起,兩騎飛奔而來。馬上之人,似乎是兵馬指揮使司的城防兵。
劉五郎急忙將板車往路邊推去,剛側過身,馬卻已到了眼前。
“叭!”一個馬鞭望空抽來,劉五郎還沒反應過來,臉上已辣出一片。
“你,你干嘛?”劉五郎怒道。
“滾!”
“奔喪啊”劉五郎摸著赤疼的臉頰,忍不住對著掠過身旁的兩騎,破口而罵。
“吔——”兩騎突然轉了個圈,齊齊回身。
“竟然還有一個如此不開眼的?”
劉五郎挺著胸,說道:“我在執行公事,你們當街毆打公人,我、我……”
“叭,叭!”兩只馬鞭同時揮來,一左一右抽向劉五郎。
“啊——”劉五郎抱頭慘叫,蜷在車側。
“公人?公你媽的人!佛事馬上就開始,你還敢在街上擋路,我抽死你,看看你上官會不會給你出頭?”
“叭、叭!”
“別打了,別打了!”劉五郎哀嚎道,左躲右閃。
“我呸!”馬上橫空吐下兩口濃痰,正中劉五郎腦門。
又一刀劈下,身前的板車立時散開。
兩騎這才掉轉馬身,睥睨而去。
佛事的游街隊伍,不經過這里啊……癱倒在路牙上的劉五郎,呆呆地看著散了架的板車,心如刀割。
我上哪去弄錢,來賠償這輛已經毀壞的板車啊!
“嗚——”
凄厲的號角聲,自南城的大慶壽寺響起。
如同一聲號令,全城寺廟,隨之吹出“嗚嗚嗚”的應和聲。
游皇城的佛事,即將開始。
皇城南端,崇天門大開。
三十二名白衣白帽的喇嘛,抬著鎏金法駕,穩穩地步出皇城。
法駕之上,是高愈宮墻的七重白絹傘蓋。傘骨上,綴著來自吐蕃的牦牛尾,傘面有八思巴親筆所書的梵文。垂落于傘邊的珍珠瓔珞,隨著喇嘛們整齊的步伐,搖曳生光。
隊伍過周橋、靈星門,進入大慶壽寺。
這是將白傘從大明殿中請出,在慶壽寺略事歇息后,以正式開啟今日的佛事游街。
慶壽寺始建于金大定年間,蒙哥汗時,海云法師入住此寺并成為主持。
當年,正是海云法師前往漠北,拜見無權無勢的忽必烈,由此助其走出爭奪天下的第一步。
海云為忽必烈推薦了無數漢人幕僚,第一個人便是他的弟子,子聰。
至元元年,忽必烈登位為汗后,令子聰還俗,改名為劉秉忠。
是以,這座寺廟對于忽必烈以及大元國而言,具有極其獨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