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事游行每年的線路基本一樣,自大慶壽起,沿皇城由西向北繞行,從厚載門進入皇城,過興圣宮、隆福宮,至皇城東門結束。
皇城之內,普通百姓自然不能進入。因此絕大多數觀禮的百姓與王公貴族,都集中于西皇城的這條線路之上。
兩支長長的銅欽吹起低沉的法號,一排高昂的法螺與之應和。
法號一停,在大慶壽周邊,翹首以待的圍觀百姓便發出陣陣的歡呼聲。
莊嚴的白傘蓋行在隊伍的最前列,八名拔傘鼓手,護持而行。五百軍容齊整、甲胄鮮明的護衛隊緊緊跟隨。
而后,一座十六抬檀木佛床出現在眾人眼前,上面端坐著一個年紀不過十歲的稚子,寶相莊嚴。
其左手掐指如花,右手掌心上,托著一枚鎏金法輪。
身披玄色袈裟,密織金線蓮花。
頭頂金邊黑色蓋帽,帽前飾有十字金剛杵,象征著降魔鎮邪。金剛杵兩邊,各自展出一卷祥云,延至帽側,象征吉祥殊勝。
這頂黑帽,是當年蒙哥汗贈予噶瑪噶舉派先師噶瑪巴希,是噶瑪噶舉能傳承至今的至尊之物。
最近有傳聞說,此帽的真身,是由十萬個空行女的頭發編織而成。其藏名為“堪卓崩夏”,意為“十萬空行母帽”。不過,唯有與佛有緣之人,方能見此真身。在一般人的眼里,便是一頂蓋子形黑帽。
“是活佛……活佛!!!”
人群之中,立時響起一片驚叫。
佛床上之人,正是噶瑪噶舉派的轉世活佛,噶瑪巴三世。
圍在寺廟周邊的百姓,“轟”的便跪倒了一大片。
額頭抵在冰涼的街面上,有人的眼中已沁出淚珠。
活佛啊……今世竟得以親見,這輩子值了!
往年的白傘蓋佛事,都是身為薩迦派的國師主持。只是國師現在五臺山修行,據說不方便出關,皇帝也沒有強行要求其來大都的意思。
主持佛事之人,便換上了剛受封不久的活佛。
曾經在蒙哥汗時期,受封為國師的噶瑪巴希,以其轉世之身,將重新登上屬于他的舞臺。
活佛嘴角含笑,口中念念有詞,似乎正在為虔誠的百姓賜福。
隨侍的喇嘛搖動金剛鈴,伴著嗚嗚的法螺聲,如同奏出萬千佛光,盤旋于大都城上云端,震顫而鳴。
兩匹沒有一絲雜色的白馬,拉著一輛敞開的大車。車上站著兩列身著金紅袈裟的喇嘛,正望空拋散青稞。
這可是被高僧加持過祝福的青稞!
兩側百姓爭相撩起衣襟,跪地而接。
不過在寶相莊嚴的活佛眼前,所有人都不敢過于推擠,只有一片的感恩之聲紛紛響起。
偶爾有幾顆青稞散落于地,也被人輕輕拈起,放入合什的掌中。
噶瑪巴三世,這個名字自今日起,必將響徹大都的每個角落。
五百雜役抬著監壇關公等神像,肅然行過。
而后是宣政院所轄官寺三十六所,掌供應佛像、壇面、幢幡、寶蓋、車鼓、頭旗三百六十壇。每壇擎執抬舁二十六人,鈸鼓僧十二人。
其后,是教坊司云和署掌大樂鼓、板杖鼓、篳篥、龍笛、琵琶、箏、蓁七色,興和署掌伎女雜扮隊戲,祥和署掌雜把戲,儀鳳署掌漢人、回回、河西三色細樂。
“快看快看,畏兀兒人的戲班子!”
不知誰喊了一聲,圍觀的百姓紛紛翹首。
這可是往年間,最讓人期待的隊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