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令人心血澎湃的建鼓舞,有氣勢雄渾的鼗鼓舞,有使人迷醉的七盤舞,有讓人瞠目的細腰長袖舞,還有踏鼓舞、巾舞、劍舞……
叫好聲始終未絕,乃至有人喉嚨都喊成了沙啞。
彩樓之上,一群王公貴族、文武大臣也被引得目眩神迷,再也沒人有空去挑刺謾罵。
即便是大都最為尊貴的這群人,他們平生也未曾見過如此眾多精彩的演出。
鼓樂聲不斷,歡呼聲不停。
又有戲龍、戲鳳、戲豹、戲魚、戲車……
還有蹴鞠、吐火、沖狹、舞輪、高絙、跟掛……
日頭從東到西,斜視大都。
鼓聲漸弱,笛聲漫漫而起,夾雜其中的,是令人心顫的琵琶聲。
最后的這支隊伍,是戲曲。
只是無論哪出戲,都得花時間去沉浸于其中,才能品出其中滋味。街頭匆匆而過,根本來不及讓人體驗到真正的美。
街邊的叫好聲,終于停歇下去。
一輛車上,便是一臺戲。
車前有人牽拉,車后有人推動。
車高四尺有余,四周垂下厚重的彩布,遮住車轱轆。
車子上鋪著毯子,搭成一個簡易的戲臺。一塊黑色的幕布,將車子隔出一個三面通透的小小后臺。
戲臺上,或一人獨吟,或兩人對唱。
其中劇目,全是風靡于江南的新戲選段。
有《牡丹亭》,有《琵琶記》,有《西廂記》,有《桃花扇》。這四出戲,雖然還未曾在大都正式演出,卻已被所有的戲曲大家公認為不亞于關老先生《竇娥冤》的大戲。
又稱“甄氏四大戲”。
最后一輛車子上,一個素顏的青衫少年孑然而立。略帶憂郁的目光,看著這座喧鬧的都市,似乎有難以融入的無奈。
輕風卷著他的衣帶,欲去卻止。
悠悠的笛聲,似乎在催著他開口演唱,他卻一動未動。
“咦,這位俊哥兒,是誰啊?”
“傻站那作甚?”
“人長得不錯,怎么看著像個傻子?連妝都不化……”
青衫少年收回空洞的眼神,臉上煥出專業的笑意,團團作揖道:“在下,日月島甄鑫。”
“呀,這位就是甄公子啊——”
“果然是一表人才啊!”
“好俊的哥兒,結親了沒?我有一個十三歲的姑娘,甄公子可否……”
“我呸,你那姑娘早許人了!”
街邊兩側,立時響出一片爭吵聲。圍觀者相互推搡著,都想近前看得更加仔細一些。
大才子、財神爺……據說還是前太子的私生子,當今的皇孫吶!
立時便有維持秩序的兵丁,吆喝著擋住往街中擠挨的圍觀者。
“為了感謝大都百姓的厚愛,甄某在此,獻唱幾闕‘桂枝兒’。”甄鑫團團作揖道。
“好!”震天般的歡呼聲,再次響起。
能親眼看到甄公子唱戲,這可能比見到財神爺還難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