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腮邊胡須亂顫,心里腹誹不止:不就買個仆婦嗎,怎么還整出這么大的一篇文章?
這老頭,壞得很……
趙復搖搖頭,說道:“她并非是趙家的仆婦,若我死后,我不多的財產最終都將會留給她。到時,無論她是否擇人再嫁,總得讓她下半輩子有所依仗才是……”
這才是犧牲吶……姚燧不知該如何評價。
一陣清脆的腳步聲傳來。
來的是學院的一個學子,對著兩人端正行禮之后,遞過一封信件,轉身便去。
雖然始終不清楚趙復是如何打造與維護他的情報網絡,但是想來在太極書院五十年,要想將自己的觸角探入北地的許多角落,對于趙復來說,并非是件很難的事情。
當然,這也是基于皇帝對他的默許。
南宋被滅之前,趙復可以說是個極為特殊的存在。因為整個北地,都沒有多少投降的南宋文人。在很長的時間里,趙復是唯一的一個。
是以,皇帝要將其樹立為典型。雖然趙復始終堅持不肯出仕,卻更能顯示出帝王的寬宏大量,以此來誘惑南宋文人士大夫的投附。
只是效果一直不佳,因為趙復從來就不肯配合并現身說法。
不過一直以來,趙復始終表現得相當克制。他雖然不愿意說服南方人趨附,但也從不鼓動南方人的反抗,更不會利用皇帝對他表面上的信任,謀取個人的私利。
這也是他擁有無數擁躉的最主要原因。
掃了一眼手中的信件,趙復隨手遞給姚燧,皺眉沉思。
“什么,北平王可能死了?”姚燧大驚失色。
“只是可能……”趙復淡然地說道。
姚燧這才想起,他今日過來本來是想跟趙復探討北平王之事。
北平王被押解回京,這消息在數天之前便已傳遍大都。對于這事,姚燧倒也沒有感到過多的驚訝。
受困于糧食供應的緊張,大都周邊的駐軍數量驟減。那木罕若在此時心生叛意,憑著他手頭的一萬蒙古軍與六萬漢軍,足以讓大都陷入進退路窮的境地。
相對于其他的蒙古王爺而言,那木罕在漢軍中擁有更多的支持者,若他起兵,恐怕大都附近的許多漢軍會聞風而動。
更何況,據說那木罕部下已經與日月島軍勾結一起,以攻打日本為由悍然兵入高麗,并試圖控制整個高麗國作為其向東北拓展的基地。
此舉,已與反叛無異!
但是,這些畢竟只是傳言,憑著這些傳言,剝奪那木罕的軍權可以理解。直接殺了那木罕,恐怕連皇帝都不會做出這種決斷。
這可是他剩下的最后一個兒子!
那會是誰,有此膽量?
一個怯薛兵,帶領一支百人蒙古軍,押解那木罕與他的三個千夫長,夜宿薊州。遭到至少五百騎兵突襲。因為正值夜間城門封閉,押解隊伍無處可逃,被一擊而潰。
賊人踏平營寨后縱火焚毀而去,現場只留下近百具殘尸,已經無法分辨彼此。包括領軍的怯薛兵、被限制自由的北平王與三個千夫長,大概率全都死于亂戰之中。
北平王真的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