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景子愿的精心打理,外有涂珍娘的貿易統籌,短短的半年多時間,日月島的船隊規模,已經超過了最巔峰時的蒲家。
若非抽不出人手,以這樣的船隊,攻下朝廷覬覦已久的安南與爪哇,也不過是唾手可得。
限制日月島發展的,依然是時間與人力。
教育規模雖然一直在擴充,但與甄鑫當時的規劃還有不少的差距。因為哪怕工資再高、待遇再好,也不是所有的學子愿意跑到這座小島上去教書育人。
是以,下一步就必須在瓊州、廣州擇地開設小學與中學,并形成規范性的人才考核與錄用模式。如此,才能讓日月島的教育模式,成為未來的主流。
在這個朝廷不肯開放科舉、各地學院幾乎荒廢的時候,無疑是日月島教育體系可以迅速發展的最好時間。
只是發展教育,除了短期之內見不到回報的巨額資金投入之外,便是教師與監管的到位。是以,教師學院的設立,必須立即落實。
除了教育,便是科技。
在黃道姑與黃紜的努力之下……
聽到“黃紜”這個名字,甄鑫不由走神。這個姑娘從日月島追到廣州,又從廣州到杭州,竟然都完美地與自己錯過。大概是緣分未到……不知道她若是聽說自己一口氣娶了兩個妻子入門,會不會怒而辭職?
棉紡織業已經成為日月島的支柱產業之一,所生產的棉織品向南通過南洋商路遠銷到中亞各國,向北也已成為東北各地最受歡迎的產品。
而真正的矮種棉種苗,已經通過西北的商人找到。只是江南不適合種植,只能等勢力覆蓋長江以北乃至西域之后,再考慮大面積推廣的事宜。
在老丁的精心打造之下,維京島已經成為日月島軍防范最為嚴密的軍工基地。如今的重心,基本都放在對火炮的改造與升級之上。
如今的火炮,基本都屬于艦載前膛炮。最大射程雖然可達四五里,但是火藥的裝填相當麻煩,而且由于氣密性較差的原因,使得射擊的準確度始終無法得到質的提升。甚至依然有炸膛的風險。
按甄鑫給的思路,就是改前膛炮為后膛炮。這便涉及到在后膛火藥裝填之后的閉鎖結構,方案雖然已經有了,卻始終無法解決精密度的問題。
這便回到了所有制造業的一個最根本的難題,度量衡的精確性。
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度量衡,但是每個朝代無論是重量、長度還是容積,都有所不同。
同樣是斤,西漢時一斤相當于后世的258克,魏晉時差不多是222克,到了明清卻變成596克。
主要原因,是每個朝代所使用的權衡材質各有不同。有時用石,有時用銅,還有用陶乃至用金用銀。難以統一的砝碼加上使用中的磨損,使得即便同一個朝代,其確定的度量衡也會有所差異。
長度的測量也是如此,有銅尺、有骨尺、有玉尺也有木尺,即便是同一種材質的尺子,測量的結果也未必相同。
而對于一般的匠人來說,往往會以自己張開的大拇指和中指兩端的距離為一尺。
略微的偏差,在其他器物的制作上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對于火炮來講,便是個災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