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英問起顧淮一家六口怎么樣?
顧河說一切都好,又說起了余惠跟人合開那面館?
一天能賣四五百碗面,一天的純進賬應該都有好幾十塊錢,那是一點兒都不愁賣。
聽他這么一說,趙鐵英和顧平山都放心了。
汪梅:“一天好幾十,一個月那不是要賺好幾百塊錢?”
“那可不止。”顧河搖頭,“小惠跟她隔壁的錢蘭合伙一九分,她占九成,錢蘭占一成股,我聽她男人說,她上個月都分到了一百多塊錢。”
顧海驚道:“那一個月是有一千多!”
“乖乖,這也太賺錢了吧。”田英咋舌道。
“那老幺他們不是發大財了?”汪梅心里羨慕極了。
趙長英也驚著了,屬實沒想到開店能這么賺錢。
“發什么大財?那賺的都是辛苦錢,賺再多也都是小惠她們的。”
跟她們,還有她們這個家都沒關系。
顧河說:“確實也辛苦,天還沒亮就起來了,吃過早飯就要和面炒料,忙起來了連口水都沒時間喝,忙完兩條胳膊都是軟的。”
賺錢是真的賺錢,但辛苦也是真的辛苦,反正就沒一分錢是白來的。
汪梅小聲:“還能辛苦過種地呀。”
在城里不管是上班,還是開店,那肯定都是比種地輕松些的。
趙長英又瞪了汪梅一眼,“你要是有那個本事靠手藝開店,也不用種地。”
汪梅訕訕地摸了摸鼻子不說話了,她就是沒那個本事嘛。
“對了。”顧河拍了一下額頭,“小惠還上報紙了。”他說著就去翻包里的報紙。
顧家人:上報紙?小惠上啥報紙了?
“快給我看看。”顧河一把報紙拿出來,顧平山就連忙伸出手去接。
顧家的其他人,也站到他身后,伸長了脖子看。
“是小惠。”趙長英有些激動地指著報紙上的人說。
“哪兒呢?”
“還真是小惠。”
“小惠現在可真好看。”
“老頭子你快念念,報紙上都寫的啥。”趙長英就上過掃盲班兒,認識的字也不太多。
顧平山清了清嗓子,將報紙通篇念了出來。
老太太坐在她的靠背涼椅上,豎著耳朵聽。
“這報紙寫得可太好了,我明天拿村委辦公室去,讓大隊的播音員早上上工時,和下工前都念一遍。”
小惠可太跟他們老顧家長臉了,開個面館還能上報紙。
趙長英點著頭說:“小惠是從咱們村里出去的,她上報紙的文章,是該讓村里人都聽聽的。”
“沒錯……”大兒媳鄭蓉笑瞇瞇地跟著說。
第二天一大早,一大隊的人,就都知道老顧家娶的孤女余惠,不但在城里開了面館,還因為開面館上報紙了。
這也讓比較閉塞的村民們知道了國家的新政策,可以干個體戶了。
十月一號面館不開門,余惠顧紅梅還有顧秋雁一起,把買來做衣裳的布料,裁剪了,給顧東他們把衣服做了出來。
下午還有空閑,顧淮就推著自行車去操場上,教她騎自行車。
顧紅梅顧秋雁還有四個孩子,也跟著一起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