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送條煙,吃個飯送點紅包,就能把人撈出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上午十點半左右,周志高回到鎮委辦公樓。
“周書記,長福鎮的養殖池塘已基本完工,只要消毒等工序完成后,就可以將魚類和蝦類放入池塘,然后再進行第二次消毒處理。”副鎮長第一時間匯報工作,他以前從沒有這么上過心。
“銷路問題周書記應該心里有數,我就不多說了,養殖關乎大部分民眾的利益,想來大家都會好好做,要是能讓他們收入獲得大的提升,來年必定更加賣力。”
“良性循環之下,長福鎮將變得越來越好,周書記的努力也不會白費。”
周志高笑了笑,平靜的說,“長福鎮經濟發展起來是必然,因為我會讓每個民眾都獲得不菲的收入,現在還有一些群眾沒有加入,或是不信任,或是不缺這三瓜兩棗。”
“但隨著我們的產業做起來,那些沒有加入的群眾也會心動,沒有誰會拒絕自己錢包變得更鼓。”
“這都是后話,暫且先不談這些,牧場那邊還有多久可以完工,大棚是否搭建得差不多了?”
“我們要形成長福鎮生態循環,自給自足只是一個開始,最重要的是將這些成果變成一張張百元大鈔,讓人民群眾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收獲。”
“這么多天了,有沒有哪個村莊將手伸向款項,有沒有誰克扣群眾的血汗錢?”
副鎮長聽到周志高后面的問話,忍不住深吸一口氣。
雖有周志高在上面壓著,但一些村里的老油條,又怎么可能言聽計從,以往上面有撥款,他們總是留三發七,甚至是留五發五。
現在最多是在這個基礎上收斂一點,再做一些假賬應付周志高,除了真心想辦事的村委會成員,其余人都只想先讓自己的腰包鼓起來。
“有情況?”周志高淡淡的說,只是眼神已經變得銳利。
副鎮長點頭,無奈開口,“暫時還沒有確鑿證據,但有些錢在賬面上對不上,農村套路特別深,也不知道是從哪里學的,我大概和周書記講一下情況,周書記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比如一個村民出了工,按現在長福鎮的工錢,一天大概二十到三十之間,因為周書記的要求,我們直接發三十一人。”
“但到出工的村民手中,可能只有二十塊,賬目上卻出了三十,并且你去問出工的村民時,他會告訴你確實收到了三十,這是一種潛規則。”
“在農村里能有一份收入不容易,今天你說了實話,村干部被訓斥,明天這個出工就和你無關了,會有別人頂替你去做事,賺取這份收入。”
周志高默默的聽著,沒有去打斷副鎮長說話,情況真如此的話,確實不怎么好處理。
但這是對以往的鎮委書記而言,不是他周志高!
栽在他的手中,不管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只要敢這樣做,直接撤職查辦!
撤職只是手段,查辦才是重中之重,因為周志高會嚴查之前是否有嚴重違紀情況,查到了就一起處理,若還有別的犯罪事實更好,直接送到監獄里去!
“劉鎮長,你的意思是這種情況整治不了?”周志高反問。
唉!
劉副鎮長嘆息一聲,搖搖頭,“這情況已經不是一年兩年,想查又無從下手,這也是很多工程和官方部門的合作模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