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影響的就不僅是蜀漢的經濟了,而是會直接影響民心,威脅劉備在蜀地的統治。
現在即便明知乾人謀劃,劉備恐怕也得硬著頭皮答應了。
“孔明,朕該怎么辦?”
諸葛亮平靜地開口道:
“現在陛下唯有答應乾人的提議,與乾國結盟通商。
這樣才不會影響我大漢的民心,也會讓我大漢更加富庶。
從這一點來看,暫時應下也不虧。”
“至于不對乾人用兵之事...那就要看天下的局勢了。
如果天下局勢穩定,一年不交兵又有何妨?
我大漢本就沒打算在短時間內攻乾。”
“若袁耀興兵攻燕,亦或是攻打關中...
陛下也可以考慮不理會與乾人的盟約,出兵救援。
這應該就是陛下最優的選擇了。”
諸葛亮的智謀再高,他也是人,不是神。
手中能用的籌碼就那么多,諸葛亮也無法違逆大勢。
劉備點頭道:
“那就聽丞相之言,與乾通商吧...
不過通商結盟可以,半途毀約卻不可。
人無信而不立,朕能立足天下,全賴仁義信義!
停戰一年,我大漢可以答應。
朕不相信,乾人能在一年內攻下燕國或是關中。
一年后天下有變,朕再出手不遲。”
聽著劉備和諸葛亮談論的事情,許靖表情愕然,心中頗為疑惑。
大漢跟乾人通商,這是好事啊!
若是一切順利,大漢今年的賦稅,甚至有可能翻倍!
怎么陛下和丞相看起來不是很高興,還談論到與乾人作戰的問題了?
乾人既然愿意通商,應該不會主動來攻吧?
許靖乃蜀中名士,其家族也是川中大族。
他們這些世家極其厭惡戰爭,世家想要的,只是維護住他們超然的地位。
對蜀漢世家豪門來說,劉備能一統天下更好,偏安蜀地也行。
總之不讓乾人入蜀,把他們清洗收拾了就好。
商議妥當之后,諸葛亮和許靖便告辭離去。
離開了劉備的皇宮之后,諸葛亮直接來到驛館,去尋自己的兄長諸葛瑾。
二人雖然各為其主,可畢竟是親兄弟。
兄長來到蜀地,還是要見上一見的。
劉備給諸葛瑾的待遇不錯,看在他是諸葛亮兄長的份上,給諸葛瑾安排了最上等的房間。
諸葛亮命人擺下宴席,與諸葛瑾對飲。
兄弟二人相對而坐,諸葛亮終于從諸葛瑾臉上,看到了親兄弟的親近之意。
“孔明,一別多年,可還安好?”
“有勞兄長掛念,弟在蜀中尚好,衣食倒是不缺。
聽聞兄長參加了乾國科舉,成了乾國的探花,當真是可喜可賀。”
諸葛瑾搖頭道:
“為兄才學有限,能當上探花,已是極限了。
若是孔明參加科舉,必能高中狀元。
天下人才,又有誰能跟孔明比肩呢?
只是可惜啊...
可惜你投了漢,沒能在我主麾下效力。”
諸葛亮端起酒杯,對諸葛瑾笑道:
“兄長,你我各為其主,千百年后也是一段佳話。”
諸葛瑾也舉起酒杯,與諸葛亮碰了一杯。
兄弟二人飲下一杯酒,諸葛瑾開口道:
“話雖如此,可孔明也要看看形勢如何。
若是蜀漢強盛,為兄也不勸你。
以如今天下之勢,大乾必然一統天下,二弟難道看不出嗎?
二弟不如跟我回大乾,投效我主袁耀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