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比起票房,更讓萊曼在乎的是授權業務的艱難。
在好萊塢那邊,享受過大筆、長久的賺取渠道分潤的他肯定是想把這項業務變成內地整個營收比重的利潤大頭。
且無論是影片元素的開發(如服飾、書包),還是說鑰匙扣等小物件,乃至品牌聯動,在這邊也是有市場的,觀眾影迷買賬的人不在少數,且逐年提高,唯一的問題在于能不能有那個實力一邊遏制沒經過授權邊盈利的商人們,一邊通過合法的手段渠道自產自銷或貼牌授權。
而想做成這個,內地的這些娛樂公司反而更需要被拉攏,且影響力、勢力越大越好。
都不用多,授權市場的占比只要能緩步擴大,萊曼就非常愿意去做這件事。
從這個角度而言,萬D進軍好萊塢是為了擴寬業務,為了國際市場,萊曼鋪墊內地以及亞洲地區,同樣是為了國際市場,兩者的需求是一致的,且萬D很缺優質的內容產出。
“安德魯。”
“老板,你說。”
“接下來,我會讓約瑟夫成立一家負責海外業務的子公司,你拿著這個,去跟萬影談,讓出一部分股份換取他們對我們的業務支持,另外,再在本地成立一家合資的內地公司,專門負責合拍項目的結算工作和版權運營工作。記得跟中影的韓廠長講一下。至于這家成立后的內地公司,由你兼任總經理一職。”
萊曼拍了拍安德魯的胳膊,一臉的信重。
“我一定辦妥。”
直到出了門外,走到停車場,安德魯才毫無形象的裝作拳擊手對著空氣比劃了幾下。
他當然知道萊曼最后的一句話是什么意思,他也為自己的事業得到晉身感到激動——只要他把這件事做好,那他就能成為老板的心腹之一,并從以前只負責與中方溝通,擔上更多的擔子且有了資金調動方面的更大的話語地位。
旁邊沒人,他不用隱藏什么情緒,就這樣,在自我鼓勁的勢頭下,安德魯提著一個公文包積極的展開了工作。
而另一邊,萊曼交代的任務主要目標就是明確各方的投資權益,海外那家是用來跟萬D方面明晰賬目的,在某一些項目上,用這家子公司以一定比例參與制作,至于內地這家,反而合作范圍縮減了不少,這也是因為萬D的優勢遠比其他兩家大得過(中影是國企,代表官方),給出的籌碼自然不一樣。
反正在這場簡短的會面里,萊曼只需要拿到一個合作的主導權,那么剩下的很多東西可以慢慢來。
還是那句話,隨著資本爭相涌入好萊塢,雖然最終會變得更壟斷,下面的人機會更少,但在這個過程里,很多制片廠是受益的,因為熱錢太多,產片的門檻在降低,許多電影人能得到機會的同時,投資額度又天然在拔高,這對導演、對演員、對觀眾、對院線都有積極的切身利益。
晚上,萊曼回去酒店,利亞姆又發了幾封郵件過來。
內容里說得是《環太平洋》在北美及歐洲市場的成績以及《調音師》的公映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