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斯塔告別,萊曼并沒有把這件事記在心里,只是讓利亞姆跟蹤一下進程。
對此事,他的想法更多在于獅門的改變還挺快,哪怕吃不了前世青春題材的紅利,也找到了一條不錯的路。
看來他們在面對如何提升內容競爭性上,根據市場受眾的挑選花費了不少心思。
外面。
《破曉》還在收割著粉絲錢包,無論是獅門還是藍蝶,包括那些票房預測機構都覺得這個系列在有目的的完結背景下,很難腰斬爛尾。
可能關鍵也是橫跨的時間不長,核心群體維系住了連續性的激情。
隨著票房的繼續累計,一些媒體在做系列盤點時不可避免的會聊到《暮光》,新一期的《綜藝》就明確報道到:《暮光》系列已經以超過22億美金的全球票房躋身全球20大賣座系列第12位,排在《冰河世紀》之后,且依然存在上升空間。
某種程度上,這種說法正在應驗。
隨后的日子里,《破曉》實現三連冠,然后就被持續下滑的票房跌離了周榜第一的位置。
......
公司項目都走在正軌,萊曼的生活也變得尋常。
大部分時候,早上起來吃早餐的時候看會報紙,明白好萊塢的一些風向;
去到公司呢,就看看正上映影片的昨日成績小結,跟利亞姆在電話里聊聊宣傳上的瑣事,保持對曲線形勢的掌握。
然后就處理一些財務上的申報或者看劇本,各式各樣的劇本。
本子方面,反正是對眼光和市場嗅覺的考驗,感覺有搞頭,標記;感覺不行,扔回劇本庫落灰。
一般,一天也就這么過去了,再然后,好多天都這么過去了。
進入12月。
《環太平洋》在內地突破7億(合計1.05億美金),即將步入尾聲之時,索尼、環球的人找了過來。
大家坐在一起的話,為的自然是年末的超級大動作——被預熱半年、MCU宇宙《無限驚奇》篇章第一個小結,耗費2億資金的項目《復仇者聯盟》。
之前,項目剪出院線版本后,就拿去試映過,且因為鐵人、美隊、雷神、綠巨人等角色的粉絲基本盤混在一起出場計算,當時就有很多院商覺得大有可為。
但奈何,索尼+環球+漫威三方勢力合推,想要的遠不止銀幕數那么簡單。
換句話說,咱三都出動了,怎么著也要從試映條款里摳出最有利的籌碼。
好萊塢的院線環境跟中國不同,在這邊,因為競爭者太多、地緣太雜的緣故,他們在一些項目上其實是很卑微的。
比如說《星戰》,比如《哈利-波特》,人家不止直接規定檔期時段、集中的繁華地段銀幕份額,還要大手筆的映后分成。
前面其實也介紹過,北美院線的分賬模式是以比例或固定成本扣除中取其優者計算。
什么意思,同樣的100萬票房,按分賬比例對制片廠有利還是扣除放映收費、承擔固定支出后乘以百分之50的保底份額更有賺頭,制片廠就拿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