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周末就3.7億了,全球票房會落到什么數字?
反正,現在已經沒人說什么破10億刷新《黑暗騎士》保持的超英記錄了,在明擺著《復聯》的勢頭更猛的事實下,就是不知道最終落點是12億、13億,還是全球14億,或者更多。
要知道,迄今為止,全球過10億大關只有那么幾部,大家都數得出來:
《阿凡達》、《泰坦尼克號》、《魔戒3》、《加勒比海盜2》、《黑暗騎士》、《玩具總動員3》、《侏羅紀公園》、《星戰前傳》、《愛麗絲夢游仙境》,包括已經全球8億,還在放映周期之內的《哈利-波特:死亡圣杯》。
這之中,有好幾部都是10億之內,一旦超過10億,迅速就能在全球票房榜單上拉開差距。
而細數這些作品的話,更讓人震驚的是,這里面,跟曼恩傳媒或者說跟萊曼有關系的已經有了2部,算上更強勢的《復聯》......好吧,這還是人?
但不管大家怎么想,對于全世界的觀眾而言,這個年末是高興的。
“太精彩了,看完之后滿腦子都是綠巨人一拳打爆機械飛龍腦袋的場景,簡直不要太帥。”
“班納和托尼簡直太有才了吧,天才科研兩人組成了。”
“就我覺得黑寡婦很誘人嗎。”
“這部電影的巨幕廳票實在太難買到了,我希望那些院線能多花錢改造一下影廳,這樣我就不用每天開車去市里,還踏馬買不著。”
類似的觀眾反饋信息,也是讓漫威高層無比興奮。
他們很清楚,在連續推出的項目成功之后,觀眾的心里已經有了“漫威=好看”的概念,別管電影有沒有藝術性、有沒有深度,只要普遍的大眾口碑是正向就行,可以說,只要他們能一直維持住這種好印象,對整個的項目開發工作不要太舒服。
畢竟,對電影這一行,或者廣泛點,對所有創作工作來說,一個成功的項目所帶來的東西不是簡單的一串盈利數據,涉及到的對用戶、對服務人群的印象建立才是真正無形的財富,這也是為什么大家總是強調廠牌、強調定位、強調核心受眾的品牌依賴。
有了后者,出成績是相對簡單的事,只不過這種印象不好維持,才使得很多系列電影爛尾,說白了,什么時候把大部分受眾的好感度磨沒了,什么時候就要迎接失敗的苦果。
那顯然,《復聯》就像一劑猛油,讓漫威的火勢燒得更旺了。
......
首周末3.7億,當這個數據真真實實記錄在冊的時候,還是很難讓人接受,尤其是華納,他們超級不適應。
索尼、環球+藍蝶的投放能力當然很不錯,也許他們三家能輕易做到在宣傳期讓千萬民眾接收到影片的相關媒介推送,但是能有這么強勁的轉化率,還是讓人心驚。
3.7億票房,很多一線項目一個月都做不到的運營目標,《復聯》3天就達到了。
對電影這種創作產品來說,重要的環節無非拍攝與投放,那現在人家出招,成功了,無與倫比的成功,而且比起《阿凡達》那種賭博式的項目輕松得過,完全具備復制性,如此一來對華納的壓力和刺激簡直不要太大。
12月18日,早上8點。
華納老總凱文-辻原破天荒的提前召集了例會。
據那天前臺小姐姐的描述:他好像行走的一座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