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么說吧,有多少演員苦等一輩子,都等不到一個能讓觀眾有些記憶的角色,而在漫威項目里,有點塑造戲份的都能出彩,這不正是肯定賣世界觀賣得好肯定牛逼嗎。
至于凱文的最后一項吩咐,則是盡快推進《指環王》前傳《霍比特人》的改編。
這也算是他給制片工作上的一道保險,萬一有一邊不利,還有另一邊保證營收。
要知道,為了《指環王》三部曲的分賬問題,新線多次與杰克遜導演以及版權擁有方托爾金遺產信托打官司,后來新線原地重組并入華納,相應的問題華納同樣要面對。
不過比起新線,華納顯然有魄力一點,立項的收益劃分相對讓兩方松口不少。
瞧,華納流年不順又遭遇強敵搶占漫改市場,他們依舊能拿出這么多優質項目,這就是底蘊。
......
面對電影宇宙的概念,眾廠商各有各的思考、應對。
如果說華納因為DC、漫威的特殊性,稍微改改就能學習的話,有些人連承載這番宏偉模式的基礎都沒有。
用頂峰娛樂的話來說,“人家有這份基礎,我們有什么?難不成原創一個宇宙,能有受眾依賴?”
別鬧了,原創個故事片都是很多廠商冒著預估錯誤的風險,原創一個宇宙那得多大的想象力、執行力、財力、精力?
小廠沒條件做,那大廠呢?
索尼只拿得出小蜘蛛,再怎么衍生,都很難織出一張網來,同理,福克斯的《x戰警》好不容易推出《金剛狼》項目都不知磨了多久,想在這個基礎上繼續革新都遇到了不少困難,哪還有時間搞別的。
卻不想,《復聯》的出現同樣刺激到了一人。
迪斯尼的會議室里。
在一眾人盯著票房的時候,羅伯特-艾格卻唯唯注意到了那暴增的漫威形象手辦、玩具銷售市場。
只是如此也就罷了,關鍵主題公園方面漫威竟跟環球眉來眼去,這可就讓迪斯尼發愁了。
眾所周知,迪寶寶的看家本事就是用內容+渠道交織出來的立體式盈利。
可以說,他們比所有人都更重視票房之外可控開發價值業務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