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猿星球》的翻拍權上,雙方是存在認知偏差的。
站在約瑟夫的立場,該項目沒啥輝煌的成績,落著也是吃灰,不如躺著抽利,但對福克斯來說,正因為是螢火蟲想要,福克斯的CEO吉姆才這么謹慎,貪婪。
換個別的廠商,說不定事情很快就能談成。
無他,螢火蟲的項目成功率、回報率、盈利率是近年來最為突出的制作公司,其他廠商可能也有爆款王牌,但綜合來看,成功率大部分都沒達到百分之50,就像行業內經常自嘲的那句笑話——根本不需要嚴密的項目審查,直接投10個本子,很可能就有5部能贏得市場。
當然,笑話之所以是笑話,肯定是沒道理的,但也間接的透露出制片廠拍攝的模式確實保證不了太高的成功率,這也是為什么好萊塢盛行拼盤投資,且基本都是囊括多個項目以上打包核算,因為這么做是經過數據分析的,投資回報率相對有保障,不至于臉不好直接血本無歸。
從這個角度分析行為的話,螢火蟲每年近9成的項目成功率和約百分之370的回報率確實很嚇人——投一千萬,百分之90以上的可能性收回成本支出的同時賺到3700萬純利。這就是曼恩傳媒迅速崛起的最大原因。
就像氪金抽卡游戲,當大家都忙著計算概率的時候,螢火蟲已經在抱怨為什么這次單抽沒出SSR,這無疑給行業內部人士很大的打擊。
再者,高回報率、高成功率帶來的好處是很多的,觀眾的信賴、對廠牌的認可,乃至于經紀公司、各工種工會一聽說是螢火蟲的項目,都愿意優先支持。
社會,就喜歡圍著成功者轉嗎。
......
福克斯影業。
被臨時通知的各部門高層三三兩兩的聚到會議室后,就從總裁吉姆那里得知了螢火蟲尋求《人猿星球》翻拍權的消息。
待眾人消化這則訊息,并思索這背后的深意時,發行部的高管戈恩突然興致勃勃的提道:“我們能不能自己拍,我是說,既然螢火蟲都看好這個項目,說明現在的市場能接受這么一部片子,事實上,威脅論的題材觀看性一直不差,不是嗎?”
是的,以威脅人類生存為劇情發展核心的市場土壤一直都有,《2012》、《后天》、《獨立日》、《異形》、《紐約行》等片的成功無不表明這一點。
當然,促使發行部門這么積極的原因還在于,自竊聽門的輿論風波漸漸平息后,福克斯影業急于一紙漂亮的業績報告,但今年,他們的高投資項目暫時只有兩部——一部是藍天動畫籌備了2年接近完工的《里約大冒險》,一部是正在拍攝的《x戰警:第一戰》。
毫無疑問,對于一家大型制片廠來說,一年兩部高規格的項目確實有些少,無論是檔期運營的浪費還是發行資源的空置,都不是什么正面反饋就是了。
總裁看向制作部高層的方向,其中一位順著話題道:“如果要啟動的話,導演是誰?施特勞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