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其實他還想說漫威又有幾部片約決定今年發行,因為不出意外,在政治、分級都沒出錯的情況下,中影會優先引進票房市場方面更寬廣的電影,創造更多的利潤。
“我的影響力就那樣,不然《破曉》也不會審查了多輪還是被淘汰了。”萊曼攤開雙手,示意自己沒那么重要。
“這不一樣,那是題材問題,內容涉及到吸血鬼,他們肯定有顧慮,但《金蟬脫殼》只是偏動作的類型片,還不會出現血腥鏡頭。”
“我盡量。”
獅門擔心這事是應該的,兩邊往來的只有生意,而且獅門被引進的次數屈指可數,再加上11年各家確實都在發力——
在已經透露的排片行程里,有威脅的太多了。
至于喬恩提到的《青蜂俠》,在行業內完全是一個制片笑話:
某一天,哥倫比亞的制片高管突發奇想打算重新演繹《青蜂俠》(其實就是想消費布魯斯-李),然后找來了杰倫、塞斯-羅根為首組建了演員卡司。
只不過,這種毫無進步的作品放在11年1月的影市,自然是被冷落了,哪怕它的預算成本很高、宣傳規格不低,但當懷著好奇的觀眾聯手貢獻3352萬的首周開畫票房后,口碑一爛,次周就狂跌百分之47.5,且一路下滑。
而面對放映市場毫無起色的現狀,哥倫比亞已經知道他們投進去的資源、金錢,光靠北美或者說英語文化圈已經救不回來了,用屁股想也知道,影片失利肯定有人背鍋,近1.2億的投資受損,還能指望索尼有什么好話不成。
該項目的負責主管被逼得無奈,只能涉法期望牛逼起來的票倉地區,也就是亞洲各國發力。中影呢,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可能是里面有杰倫參演,覺得他的粉絲多會買賬,也就高興的引進了,給了不少銀幕。
然后,也是開畫不錯,一路下跌,迄今為止,還沒創造800萬美金的收益,哥倫比亞失望之余,失敗的責任總得有人承擔。
六大的管理模式就是這樣,高管們因為KPI的問題丟了工作實屬尋常。
目前,哥倫比亞制片部的兩位高管就引咎辭職了。
......
交流了一些私密話。
喬恩-費勒梅將幾份厚厚的財務文件放到眾人面前。
然后,幾方的會計團隊便圍著桌子核算起來。
萊曼粗略翻了翻,這是獅門關于《破曉》在海外創造的430,918,723美金,有零有整的總額地區票房情況結算件。
由于海外各地出品的票價、活動、宣傳、投入、分賬的標準因地而異,各有偏差,混合起來之后整個的賬目看得是讓人眼都花了。
當然,會計團隊查的也只是賬目罷了,與預估目標值是否偏差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