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看,福克斯握有的資源就很豐富了。
寒暄一番。
雙方聊起了執行階段的一些事項。
到了今日,演員,導演,幕后差不多都到位了,片場那邊忙碌的進程一下加快。
其中,作為第一制作方的螢火蟲,自然擁有拍攝的話語權,雖說行政崗位分給了一些給福克斯。
比如執行制片、劇務以及一位副導演的職位。
很重要的后期剪輯也會有福克斯安排的人。
而對萊曼這些高層來說,這本就是應該分配的東西,畢竟總得給友商監督的權力,除此之外,便是分級的確認了。
“PG13分級沒什么問題,有一些暴力鏡頭和一些臟話而已,我們能搞定。”伊維爾細細研究過劇本,大致知道拍出來會是怎樣,“MPAA不會在審核上卡什么。”
福克斯的人非常自信,“貴公司的劇本從一開始就把握得很好,對于這種類型片,必要的一些直觀沖突的展現,沒人會說什么。”
嗯,MPAA的分級貓膩特別多,真完全按照標準,有很多電影都TM是R級片,畢竟,只要血腥的畫面一閃而過就不是暴力鏡頭,也太真實了,這是欺負觀眾聯想不出來嗎。
但猩猩與人類的沖突又必須見血,不然情節渲染力未免不足。這就算把基調定下了。
“還有院線方面……”
伊維爾按部就班一項項溝通,很快聊起了放映一環的事,“具體院線數量北美院線聯盟肯定要看過成片之后再做決定,但以我們的需求,視效見長的影片肯定是要多爭取城市中心的影院以及3D、iamx等配套搭載的影廳,相關的前期溝通工作我們也會去負責商議……”
好萊塢8萬多塊銀幕,但條件較好的那些已經改造了試聽設備的銀幕連一半都不到,像《猩球崛起》這種必定吃播放環境的大作能不將就肯定不能將就,再者,好的影廳票價更貴,更容易圈錢。
“再就是植入的事......”
福克斯影業享有電影3成的制片收益,他們也確實出了大致3000萬的拍攝預算,但這3000萬里他們很快又收回了1500萬,原因是林林總總的贊助商們為了廣告、聯動等原因拿出了5000萬植入席位的費用,雙方按比例均分了。
更絕的是,就算是剩下的那1500萬的投入,他們也將項目版權的未來收益打包成了一個金融產品,向外部的投行、基金會預售,不管《猩球崛起》的票房大爆還是不達預期,都能輕松融出1500萬,也就是說,福克斯完全沒出錢,全部的風險一絲不沾,已經躺在功勞簿上等著賺錢了。
大家要知道,拼盤投資一萬個好,但那些外部投資者其實并不能真正分走等比例的制片收益,在制片方依舊是福克斯的情況下,哪怕不隱藏未來可能的賬面盈利部分,單純用金融手段對金融手段,也只是獲得比投入高一些的利息。
畢竟,收益部分是可以延續到電影上映之后的,什么DVD、原聲大碟、周邊收入都可以先用類似手段平攤成時間成本。
看似拼盤投資能賺錢,但也只是用資金借給制片廠用,并用大半年的回潤手段慢慢清償抵押。
這也為什么整個過程下來,稍微有點野心的最后都變成了自立門戶的廠牌,比如傳奇影業、沙丘娛樂、相對論娛樂都是電影基金變廠商的例子。大家都不傻。
當然,自新世紀的并購潮興起,這樣的操作就不少見,歐洲乃至于印度都有大筆款項進入好萊塢,只不過從次貸危機后,很多華爾街投行都把目標瞄準了盛世文娛這一方向,資金流入好萊塢的趨勢加大而已。反正,萊曼目睹這一切,絲毫不動心,他現在不缺錢。
哪怕是做交換,也是以資源互補為主,或完善版圖、或下沉業務渠道,還真用不著這借雞生蛋的方式騰出資金鏈的操作空間。
又過了幾日,攝影棚那邊的劇組進入了最后開機的階段,很多具體拍攝的戲份安排在一場場的籌備會中議定,等著攝影師與服化道等重要崗位人員詳細步驟、統一攝影和美術風格等等,然后就輪到談定拍攝地、轉場順序、以及演員前期培訓等事務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