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的一開始。
約翰遜是很有信心完全任務的,以他接觸過的那些作家,他覺得沒什么是錢搞不定的,之所以前面的人沒談成,那是因為條件還不夠豐厚。
于是乎,在內華達州,他帶著1.5億還不封頂制作預算——服化道還可以精細些,質感還有提升的空間,而且這筆錢也不多,對比系列創造的價值來說,卻受阻了。
原因很簡單,這是萊曼吩咐的工作,出于職業道德,約翰遜事先還抱著出版原著通讀了一遍,但畢竟人物關系和勢力分布太大,很多東西都沒理順,直接被問傻了。
而站在喬治大爺的立場,向每一個提價者詢問《冰與火之歌》的問題是他獨特的篩選方式。
他想的很簡單,《冰與火之歌》是他最驕傲的作品,是他的孩子更是他的掌上明珠,也是他最花心思且還未完結的,要是來者沒有對作品熟讀,有很純粹的認知,那能有什么誠意?
額外提一嘴,喬治大爺進過好萊塢,還當過項目編劇,CBS的老電視劇《陰陽魔界》和《雙面麥斯》他都有參加,包括劇集被砍后轉任奇幻故事片《俠膽雄獅》的制片人。
這段經歷帶給喬治老爺子的便是他很清楚制片市場的生態,他也曾經很失望自己有些不錯的節目大多都沒能通過審批。
后來成了全職作家,他難道不渴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大眾看到,他渴望,但他害怕被糟蹋。
1980年,馬丁的中篇小說《夜行者》被改編成電影,他痛罵過劇組為迎合預算而刪減劇情的不滿。這更是加深了他的執念。
換言之,喬治大爺是個極為清晰的圈內人,然后才是作家,那些在他面前吹噓有錢,有很多錢,可以大成本,大制作,大特效的鬼話他一個不信,因為他知道改編權讓出去后,作品怎樣都跟他無關了,他也很難參與其中。
只要制作方想,有太多的方式敷衍此前描繪的種種美好光景。
相比較而言,那時的2DB則是一個勁的纏著聊劇情,推測后續走向,每個人物,每個細節,每句臺詞都能聊上許久。
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懂他作品的人,只不過讓他始終猶豫的一點是2DB啥都沒有,只有一腔熱情,而約翰遜代表的螢火蟲,喬治大爺則是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過,知道這是一家很敢冒天下先的制片廠,最高管理人還是一位導演,愛惜羽毛的導演。
兩難之下,事情就這樣僵住了。
世事就是這樣,如果沒有螢火蟲,喬治大爺肯定幾經考慮還是會選擇讓2DB試試代理他的作品改編,但螢火蟲誠意滿滿,不是那種開口幾個億結果一千萬都不肯掏的騙子,約翰遜作為職業經紀人,雖然沒那么懂作品,但他帶來的條件,卻是敢白紙黑字寫進合同,并且保證他這位作者能以編劇、制片的身份參與拍攝,只要他愿意花時間,想什么時候來都可以,話語權照給。
關鍵的關鍵,當約翰遜沒得到想要的答復后,他學乖了,從喬治-馬丁的朋友圈入手,慢慢的滲透,最終靠著收編2DB作為編劇團之一,握住錢、人、心氣,才讓喬治老爺子痛快的簽了字,他只有一個條件:
拍好它,至于利潤,他只拿他該拿的作者的那一份,并不貪心。
不貪心的原因也很簡單,首先,他有足夠支撐他那不奢侈的生活存款,其次,他自己也明白這部劇對服化道、取景地的要求很高,關鍵角色還多,拍起來很麻煩。
他做過制片人,當然知道靠熱情拍攝絕不長久,所以他愿意在風險上不添加額外的負擔,只為項目的順利投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