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第一部,拍攝資金1.5億,首日入賬3622萬(加上午夜場),首周末開畫8245萬,到最后北美總累計2.94億(占比約6成),海外1.93億(占比約4成),其中海外方面,受到主角的地域屬性加持,澳大利亞在整個亞太地區開出了最高的2300萬美金,最終全球總票房落于4.87億,如此高度,怎么看第二部都不至于躥升太多。
雖說《復聯》是實打實的能給出場的角色提供不小的市場增量,但也不能膨脹到單一角色背景撐場的作品能比擬抱團節點大事件的觀影風潮。
很現實的一點就是,《復聯》的二次觀影率很高,但此前哪怕最受歡迎的《鋼鐵俠》系列也做不到這一點,換句話說,15億多的全球票房,是海內外觀眾看了又看的結果,而非觀影人次究極逆天。
說得更明白一點,漫威電影并非老少咸宜,全年齡段通殺的那種影片類型,它的大部分成績都是35歲以下的觀眾群撐起來的,所以,《雷神》在這里面只會存在一個細化的過程,絕不會擴大,而且這種細化還得基于影片的質量或者說有沒有讓目標群體心里滿意。
綜合市場的條件來說,第二部的拍攝,因為主創班底的薪酬變化以及特效鏡頭的增加,成本預算已經上揚到了1.7億,算上將來的宣發支出,成本這一塊邁至2.5億左右實屬平常,按照海外1:3,北美1:2.2的回報值算法,再基于第一部的票房分布占比,藍蝶影業的智囊團給出的答案是:第二部起碼得全球過6億,且北美市場占比近一半,《雷神2》才能賺到第一部的票房純利潤,如果落點下挫,跌個百分之12,《雷神2》就只能靠線下和版權周邊盈利。
什么意思呢?
以利亞姆等發行管理層的眼光和經驗來看,《復聯》給《雷神》帶來的加持不會超過2成,這還是第二部放映后,觀眾的表現跟第一部一致的情況下,有續作的市場加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藍蝶把前期宣傳支出定在了6000萬這個檔次,怕得就是首周不利,留出一個自然止損的回旋余地,怕得就是,投得多了變現困難,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
這種未雨綢繆的做法在影視這種未知因素多的行業是需要時刻保持的。
方案定下,時間越發臨近。
《雷神2》的宣傳進入了關鍵的沖刺期,藍蝶影業的人跟福克斯組成的聯合發行團隊幾乎整日開小會,奔波各處。
由于今年明顯比去年的影市競爭來得激烈,各制片廠冒頭的平均線項目也比去年多,為了確保第二階段MCU的網狀連線,漫威娛樂的工作也是容不得半點松懈,沉溺于過去的功勞簿中。
但就在《雷神2》的推廣鋪開,粉絲熱情高漲,相應的預售環節也都定下,只等檢驗成果的等待時間里,一位接了萊曼的任務闊別幾個月的老伙計,約翰遜同志帶著輕松的姿態敲開了辦公室大門。
助理梅斯剛開始進來提醒的時候,萊曼還以為《雷神2》的宣發出什么問題了,但發現是他,萊曼知道,經過《阿凡達》、《復聯》的高額運作,一個早有預想的計劃有了啟動的根基。
“我終于說服了他,我回來了。”約翰遜穿著一身考究的休閑西裝,提著個公文包,身上帶著一絲疲憊,卻掩不住滿臉的喜色。
“歡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