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所謂的低價值的片源推送到相應的用戶群體,未必沒有經濟效益,傳統渠道里的價值之分,是基于拷貝、運輸成本之外的可估算輻射面,而在流媒體,是平臺對個人的內容公映,本質上,只要一個人能接受,《阿凡達》跟《阿凡西》沒什么區別(線下市場有很多這種打擦邊球的爛片,什么《環大西洋》,《斯巴達三百乞丐》),用戶本人都是花費一定時間去看了,提供了他個人基于活躍度的流量價值或者實質的付費價值。
換句話說,二者,對平臺方都是新增盈利點,只不過一個上限很高更符合多數人的口味,而后者,推廣的空間相對狹隘。
和帕爾曼聊完,放下手機,又給獵頭公司打了個電話。
一件事:人才。
FOtv在他的戰略里只是個架子,內容曼恩傳媒本身可以生產,但算法、數據分析應用這一塊是流媒體服務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但看過技術團隊配置的他,發現還缺一個有行業經驗整合班底的人——都是老實的編程人才而沒有實質的市場經驗,肯定不行
這種需求他已經溝通了許久。
電話接通,那邊很快就給了一個較為具體的目標:主要也是獵頭平臺本身做這個,信息資源當然不會缺少。
“先生,這周末他會去伯班克一趟。”
提前發到郵箱的基本簡歷里,是一個名叫羅恩-布蘭登的白人:1979年出生,美國人,就讀于斯坦福大學,數學及計算機科學專業,畢業后靠著校內成績順利進入思科,05年跳槽到亞馬遜,成為網絡傳輸及存儲部門的資深工程師,10年末離職,至今閑散。
萊曼問:“你們跟他溝通過了嗎?就職意愿如何?”
“這個不能保證,我只能說他滿足貴公司的招聘高級經理人的需求,另外,他去年離職的原因是家事,而非工作或身體原因,現在重新準備尋找相關領域的工作,已經有多家公司遞了offer,所以這方面,他本人的態度很重要。”
“好了,我知道了。”
電話掛斷,萊曼沒再說什么。
這樣的一個雙向選擇,無非是工作崗位、上升前景以及薪資空間去打動,其他也沒什么好去了解的。
對當下來說,曼恩傳媒的流媒體業務一經推出,肯定會成為頭部導流、資源傾向的部門,也不愁條件不優渥。
雖說互聯網編程他不懂,但他也不需要很懂技術,這并不妨礙他擺明車馬招聘專業人才。
此事略過。
下午三點,萊曼又去參加了一場由凱文-費奇組織的《銀河護衛隊》的開拍籌備事項例會,會上,除了確定主創人員、幕后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大致1.6億到1.8億的制作預算,諸如外景地的選擇、攝影棚的搭建等瑣事也是安排的清晰。
按照劇組籌建的設想,應該是5月中旬完全所有的前期事宜,5月末主創進組,并正式開機,拍攝與特效工作結合著來,預定在10月左右轉入剪輯,瞄準年末檔期的時段公映。
夜晚,伊娃回來,聊了一會《猩球崛起》的工作,便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