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部作品都比較優秀,也都重點描繪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而在小規模點映后,前者專業口碑好,尤其是針對哈維爾-巴登在《老無所依》的變態殺手之后,詮釋了一位很有責任感卻游走在犯罪邊緣的男人;
后者則是觀眾口碑好,對印度洋海嘯災難中聚焦一對愛人和家庭的故事備有代入,但也正是此類災難題材太多,影評人不覺得很有新鮮感。
在得到這樣的反饋信息后,利亞姆幾乎沒經過太多猶豫就決定在電影節的獎項獲取上著力為《美錯》公關,《海嘯奇跡》則更多是為提名努力,然后抽調資源幫忙在全球影市推廣發行。
電影與電影之間的定位是門學問,但利亞姆顯然已經駕輕就熟了。
就在他這么更改策略之后,《美錯》陸續在一些工會獎上有所斬獲、圈內名聲得到加持之際,《海嘯奇跡》在西班牙大規模上映的第一周,就打破多項紀錄成為西班牙歷史上最賣座的開畫電影,并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道浪潮。
這里面,固然有胡安導演是西班牙人,有相同的地域文化加成的因素,但更多的,也代表《海嘯奇跡》比起公關獎項,打動專業評委,更能戳中民眾的心。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本片是大億萬和娜奧米-沃茨攜手合作的,也是一部相對而言在災難題材領域相對小成本的作品,只花了4700萬美金。
它沒有《后天》中驚悚的冰凍危機,也沒有《2012》中天崩地裂的世界之殤,但對比這些巨資投入和羅蘭-艾默里奇這位災難之王,《海嘯奇跡》有更多真實和感動的情緒推進。
每一個導演都有各自的風格,胡安尤為喜歡聚焦小層次。
都是拍恐怖片起家,溫子仁的《電鋸驚魂》都要設計個豎鋸,整體布局偏大,而胡安則只講述圍繞一個古堡發生的離奇詭異。
他的第二部作品也是如此,別人拍災難片,恨不得把全世界人民都籠罩,而他根據個真的海嘯事件改編,都把范圍濃縮到了一家5口的遇災經歷。
雖說在災難片里運用小見大的結構手法相對來說震撼感會缺失許多,但對細膩的情感描寫反而被突出了。
正因為胡安導演把視角固定在一家5口,他們所遭遇的事情才能被觀眾更容易也更好的代入體會。
換句話說,電影在把一個真實的事件加以升華,讓觀眾看到的已經不再是報紙上對此事一個簡短的新聞報道,而是人性的力度和親情的偉岸。
畢竟,對事件之外的人來說,他們的共情非常容易被距離拉散,所以胡安才選擇了這種極具張力的聚焦手法——
導演一開始奔著要去表現的就不是災難有多可怕,然后販賣這種視覺上的可怕,而是如電影標題一般講述一個親情下的生命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