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扮演的主角哈爾經歷了童年時期父親慘死眼前,但長大之后,性格依舊偏向于陽光和自我,而且面對世界保持著開放和護衛的心態,所以在綠燈戒選擇他以后,經歷一些好奇和懷疑自我能力之后,選擇了發揮自己能力來守護自己的勢力范圍。
而作為反派的赫克托,從小性格封閉內向,與父親乃至整個的人生觀都處于微妙的狀態——他痛恨(尤其是自己忙于事業的親生父親)別人對自己的無視,但是又不愿意打破自己的防備去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內在實力。
這種矛盾和陰暗被邪惡魔王派瑞萊克斯留下的黃色物質所催化,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力,也就是此片的反派線……
雖說A類項目為了擴寬觀影門檻其實也不太需要過于追求新奇,只是華納對矛盾人物的設置上乏善可陳也就罷了,但就連作為超級英雄題材最大賣點:特效和打斗場景上,都顯得過于乏味,完全缺乏足夠的激烈程度。
你說他不重視吧,華納并沒有節省制作經費,可你要說他重視吧,整體上,《綠燈俠》的CG水平也不足以支撐太過于激烈的追逐與打斗場面,很多可以發揮出來的大規模對抗和大場景都顯得局促和展開不夠……
這給人整體的觀感,就會顯得整個過程平淡而不夠盡興,角色超能力等之類的速度感和力量感也沒有烘托出來,如此,也就不難怪,觀眾對于這部電影的感情共鳴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達不到《蜘蛛俠》那種激烈和強烈的共情。
更好笑的是,華納之所以投了那么多錢,大場面的效果還不如漫威、索尼、福克斯等同水平的視效觀感,也跟電影拍攝后,劇組大方向的割裂有關,他們一方面舉措不定,一方面鏡頭戲份的安排也總是動蕩,可能前面一周拍好的素材,下面一周又換個花樣重拍,錢都浪費在反反復復的拖延上了。
可以肯定的說,華納在項目拍了一大半后就感覺項目不對勁,但又找不出不對勁的點加以更改,只能不斷的試錯。
一連串的市場定位沒找準后,《綠燈俠》開畫8天,全球票房還不足8000萬也就是此類決策導致的不良結果。
“華納的項目制作比福克斯的高層爭斗還亂,這下子,要被亨利那家伙嘲笑了。”
瑞安-雷諾茲悶悶的坐在沙發上,放下手里的報紙,抱怨著華納帝國紊亂不明的制片生態。
有時候,能說的上話的人太多也是企業執行的拖累。
就像一個高速運行的龐大機器,不必要的零件太多三天兩頭就會出點毛病一樣,與之相比,權力相對集中的獅門、螢火蟲,反而在項目拍攝上非常有果敢的執行力,認準一個目標后很難推翻已定的決策。
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獨立制片廠的產出質量比某些大廠還高,實在是高層管理只掌握在少數幾個人手上,大家碰個頭就明白該怎么配合了。
……
臨近年末。
華納是小煩,藍蝶則是忙得不行。
針對今年的沖獎季,他們一共有兩部電影需要運作,一部是亞利桑德羅導演的《美錯》,另一部則是胡安導演的《海嘯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