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屬于那種經典的小題材佳作,要說有多經典,那不至于。
……
“哈哈哈,網狀敘述確實更有助于觀眾形成依賴和追讀的氛圍。招魂項目總算可以落地了。”
藍蝶影業的辦公室里,利亞姆高興的對溫子仁說道:“對了,后續的拍攝計劃有眉目了嗎?”
“有了一點想法,但前幾天萊曼打電話跟我說有個項目,我明年的精力可能要放在那部電影上。”
“沒事沒事,老板的項目優先,讓招魂的概念再沉淀一下也好。”
……
原版《潛伏》以150萬美金的純拍攝花費最終在全球卷走近億美金,現在的話,經過萊曼的潤色,整個框架的展開更有連續性,觀眾的沉浸度更高,沒多久,就在十幾個地區收割了5000多萬美金。
按照一些預測機構的猜測,保守估計會在全球拿下1.3億。
畢竟,藍蝶影業的發行能力已經不是當年能比得了,跟各地渠道商都能直接對話。
而即便按北美6000萬,海外7000萬的票房級別來算,扣掉稅和亂七八糟的支出費用,也能剩6800多萬。
曼恩傳媒產銷一體,制片和宣發的利潤都吃下,然后核算分給溫子仁的工作室的費用,還剩5600萬左右。
扣去制片成本,螢火蟲光從票房收益上盈利4500多萬,比很多跟大廠合作的A類項目沉淀資金還高。
當然,電影與電影的規格不一樣。
《潛伏》的收入大頭是票房跟DVD,與次級版權市場根本不搭邊,也沒人會有興趣購買它的周邊,毫無開發價值。
對此,除了流媒體業務獨家授權琥珀不變,騰不出精力長線運作一部恐怖片的藍蝶,干脆作價讓獅門幫忙運營。
獅門今年的產出不算高,人力精力都不緊張,也樂得干這事,賺點零花錢。
于是,利亞姆把除了北美以后的全球音像發行和與海外電視臺引進片庫談判的主導權都給了對方,作價3000萬。
這么算來,《潛伏》票房賺了4500多萬,海外渠道提前回款3000萬,還不包括最有效益比的美國市場。
總之,《潛伏》這門生意,做得相當劃算,產出比高達10倍,還變相與獅門的聯系加多,方便到時候跟它洽談片庫授權線上的長約問題。
……
影市精彩不斷,身在紐約拍攝的萊曼就沒有很多新鮮的東西可聊了。
從開機的第一天算起,他已經在這待了2個月,戲份進度大概拍完了三分之二。
有點小慢的原因,是他化身了“折磨王”,一到吉倫哈爾的戲份便NG多次,有時候一兩天的時間也就為了搞定他那一個鏡頭。
這對演員本人來說,也是非常苦惱的一件事。
導演認真對待當然是好事,大家都是為了最后的成片質量,而身處其中,代入那種很病態的心理,真真是不容易,好多次他都需要跟人傾訴才能發泄掉那股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