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痛快。”
曼恩傳媒,版權部的人這幾天的心情基本就能用這句話概括。
外界對劇集討論火熱,媒體、民眾都對《冰與火之歌》的改編青睞有加,打出去的名聲又源源不斷的擴散吸引新的觀眾,這使得看見風向跑來尋求合作的廠商絡繹不絕。
看著停車場進進出出的豪車,他們只要稍微跟進一下,基本都能達成點什么。
酒、奧利奧、薯片、糖果、巧克力等食品是最容易取得跨界營銷成果的,雖然只是借個名頭和一些標志性的形象,一錘子買賣,但累積起來,也能給公司帶來大幾千萬的收益;
至于一些更深層次的授權,雖麻煩些,要考慮到雙方的定位,但大家都是有心促成合作,談過幾輪基本也成了。
就像好萊塢一直在發生的事一樣,已經成功的內容是不缺變現渠道的,好IP更不會。
在無數復雜目光的注視下,曼恩傳媒已經化身成了一臺動力全開的造錢機器,拼命消化著市場反饋。
而對那些想上車卻覺得行程票太貴,遲疑了的風投資本來說,《權游》遠超預期的火熱也是讓他們怎么也興奮不起來。
大蘋果城,曼哈頓街區兩側林立的某寫字樓里。
穿得衣冠楚楚的精英人士夾著公文包,梳著油光發亮的頭發進進出出,但大抵都睜著一雙如豺狼般的眼睛。
它們嗅著氣味,聞著風向,尋找著每一個可趁之機。
恰巧,今日天氣還不錯,2月上旬金融街的氣溫已經是在10度左右了,微風夾雜著城市的鋼建芬芳,更添幾分暖意。
精油香薰過的房間里,空氣中保持著讓大腦舒爽的味道。
霍德曼基金董事萊頓-肯特坐在椅子上,眉頭緊皺。
基金下屬濟濟一堂,在房間里或站或坐,所有人都面色凝重。
“該怎么辦?”
萊頓指著報告,“看看,琥珀已經550萬付費用戶了,這遠比我們之前預估的150萬高出了3倍之多,這就是我們的分析嗎?”
“咳咳。好萊塢的事不好說啊,誰知道《權游》這么受歡迎。”下屬小聲解釋。
創作總充滿意外,誰能算到劇集播出后看得人有多少?
再說了,判斷錯誤在風投界也尋常,總不能精準算到每一步吧,如果是這樣,那各家也不需要大量的前期調研、市場統計來佐證什么,直接靠直覺投唄。
當然,哪怕知道這個道理,心里也清楚錯不在調研不夠精準,但萊頓-肯特還是很不舒服就是了。
這次《權游》的大爆,不僅讓琥珀的活躍量、會員用戶、知名度節節高升,一個個的利好也吸引了全美大量風投人士的關注,一時間,琥珀的A輪突然就成了香餑餑。
特別是他們還跟了一段時間這個投資項目,看在紅衫已經入場的份上,初步考量后,不是沒有意向上船,真那樣,他最多懊悔一陣也就過了——
FxxK,《權游》,那位大導演總是強調的一點,以及紅衫先溢價進場,種種行為無不是有所預計,唯獨他們傻乎乎的沒有提起相應的眼光?
噢,是了,也不是沒有眼光,而是不相信一部劇能帶來這么棒的市場回饋。
后悔啊!
很后悔,不就是幾個億嗎,還是掏得出的,但奈何受限于思維局限,總覺得報價不匹配,不想當個冤大頭,再加上,干風投的,確實很少為了有點虛的東西裝杯下注。
融資雙方本就是一場博弈,永遠順著對方的意思來也很傻。
但當時的想法是這樣,不代表還能適應現在的情況。
在更高層次的風投背景襯托,尤其是大地資本、****都有心,已經與琥珀方面來往,霍德曼基金也就沒那么夠看了。
這從上線之日后,他們的人一直打電話給那幾位決策者包括那位大導演,卻總得不到肯定答復,一句“直接報價”的籠統說辭也能看出來。
訴求主導的環境必然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