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12月1日,提交演職人員正式名單截止;到2012年1月10月,學院公布提名獎宣布者名單;再到2012年2月6日,提名者午餐會召開、合影留念,奧斯卡的流程已經非常規范甚至說規范的過分了。
而就在奧斯卡頒獎夜的前兩天,《權游》席卷英國,繼續開闊新的市場。
“老板,BBCone的首播收視率27點。”
助理興沖沖地跑進帕爾曼的辦公室,帕爾曼抬頭問:“真的是27點?”
“真的,琥珀沒在英國上線,但臉書、推特卻是在那邊很有市場,我們的劇現在討論度這么高,英國觀眾早就很期待了,BBC引進后,又放在晚間檔著重傾斜資源推廣,一開播就成了同時段收視冠軍。”
女助理抱著一堆英國報紙放到帕爾曼桌上,“老板你看,好幾家大報的娛樂版頭條都在說這個。”
“我看看。”
大略翻看了一會,心下高興之余,帕爾曼莫名有些可惜,“這份功績被BBC分了啊,要是我們趁著這股風搭設琥珀的英國地區服務器,不知能省多少推廣費,又不知能鞏固多少用戶。”
“BBC給的轉播權就超過5000萬美金了,照這架勢,到最后排檔結束廣告分成也不會低于這個數,再加上,有BBC幫著推廣,公司如果有計劃開擴英國的流媒體市場,基礎也在。版權始終還在我們手上。”
助理知道自家上司只是習慣性的不知足,也是笑著細數英國地區的未來收益。
要知道,當初公司力主推行流媒體業務,電視部瞬間少了一大筆來自本國電視臺的收益,有些人心中還是有些不滿的,不免要腹誹大老板把電視部門的核心資源都分配給琥珀,心太偏。
但對于整個集團的現狀來說,很多人也不得不承認,制播分離(琥珀跟奈飛不同,琥珀自制劇本質上是利用大數據指明方向用戶,原螢火蟲電視部負責執行)+主營線上,不僅讓電視部門的行程成本下降了3成,制片還更高效,只看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其實也比得上09、10年度的風光。
如果再算上行業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新一輩年輕人不愛看劇,或者說守著電視機前看劇,各個電視網的收視率整體呈下滑狀態。
從理智上來說,這個趨勢再持續個10年,等下下代年輕人成為市場主流,傳統電視網的經營前景只會更差勁,那這完全是一次很成功的方向轉型。
但話說回來,從很單一的角度分析,電視部門從過去只略差大老板親自領導的電影部門,到從結構上已經不完整,基本成了琥珀的下級行政單位,琥珀的內容部要怎么干,他們就得怎么干,喪失了太多的立項主動,這部分人肯定說不上多開心。
好在,領導電視部門的瑞恩自己心思都沒完全放在電視部門上,頭頭都如此,又讓下面的人怎么去爭,怎么好爭?
一個企業,發展有側重點,總有部門的利益因不站在前進的大方向上而被犧牲,這是無法避免的事。萊曼自己也只是找來幾個中層管理談談心,談談理想等稍顯虛的東西……
至于帕爾曼能想到得“趁著《權游》受歡迎,開擴英國市場”,萊曼也不是沒想到,但一來A輪沒結束,手上沒東西;
二來,不止英國,他跟羅恩、愛德華的意思可是要在今年之內,完成對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四個地區的流媒體業務初開展,這基本也是未來幾年除了提高本土用戶數量外,第二重點便是先深耕這幾個市場的占有率。
而因為《權游》在英國的順利亮相,劇集的國際影響力也一下提了起來,等到其他地區授權并陸續放映,《權游》基本穩居2012年開年最有影響力和最賺錢的劇集。
受劇的影響,飾演雪諾、丹妮莉絲、馬王、史塔克家族核心成員等主演們,也一下子成為各大報刊和各國電視臺的常客,不少人躍升為好萊塢當下的寵兒,廣告商演、影視邀約接到手軟。
奧斯卡開獎前一天,也就是2月25日的中午,利亞姆擱置了自己的一攤子事,跑來了萊曼的辦公室。
明天,萊曼負責出席、頒獎;他負責結束后的名利場晚宴,打理人脈和圈內交際。往年也是如此。
當然,利亞姆之前其實還忙了一段時間的公關工作,當然不是他公關,是他物色專業的公關團隊公關。
第84屆奧斯卡,螢火蟲這邊也有《美錯》、《海嘯奇跡》等劇情片提名了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以及A類商業片帶去的一大串技術方面的獎項,比如服裝設計、視覺特效、音響效果。
雖然這些獎項不是傳統意義上能為作品帶來附加值的被觀眾會記住的大獎,但也好歹是個名譽,爭一下總歸不是壞事,別太花費資源就行。
“我們的主要對手是《雨果》、《龍紋身的女孩》劇組。
馬丁-斯科塞斯對《雨果》傾注了很多野心,這也是他自91年后第一次沒找小李子主演,且第一部執導的PG片(沒有暴力、血腥等鏡頭),有很多影評人稱這是他為孩子們創作的電影;
《龍紋身的女孩》則深受成年觀眾的喜愛,點播初始上座率一直居高不下,大衛-芬奇為電影賦予的黑色氣息依舊帶著他特有的邪典氣質,喜歡的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依舊不喜歡……”
利亞姆簡單把公司的得獎形勢介紹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