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感慨萬千。
“朝堂上下,多少臣子稍有微功便急于邀功請賞,唯有你們謝家,一個個老實憨厚,面對冤屈,竟連句自辯之言都說不出。”
皇帝的話語中既有責怪,又帶著幾分無奈。
被比喻為蠢牛,謝家兄弟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默默承受,跪地不起。
謝昭云努力憋住笑意,雙手緊握,竭力保持著莊重。
“都起身吧,莫非還要朕親自動手攙扶?”
皇帝擺了擺手,示意眾人起身:“那舉報謝家之人,居心叵測,竟敢模仿陸夫人的筆跡篡改信件。若非寧平公主不慎打翻茶杯,茶水沾濕信紙,使得真相得以顯現,朕險些就被這等奸計所迷惑。”
謝時桉接過信件,這才發現其中暗含玄機,兩張紙薄如蟬翼,巧妙重疊,經過精心篡改,令人真假難辨。
原本的書信,是由妹妹親手撰寫,飽含深情地向父親傾訴自己如何運籌帷幄,利用精妙的商業策略,不僅實現了盈利,更將所得之財無私地轉化為邊疆之上士兵與百姓急需的糧食、藥品等生活必需品。
信中,她還細心叮嚀父親,要根據實際需求合理分配這些資源,同時,若有人好奇物資來源,便告訴他們,這是皇上對邊疆守衛者的深切關懷與恩賜,以此深化戰士及百姓內心對皇上的感恩之情,進一步激發他們保衛燕州每一寸領土的決心與勇氣。
然而,經過惡意篡改的信件內容,卻如同一記驚雷,無情地指控父親私吞軍餉,與妹妹共謀不軌,將所有救援物資秘密轉運至西晉,只為一己私利。
西晉之地,偏遠且民族多以游牧為生,這批物資一旦流入,無疑將大大改善西晉人民的生活條件,但同時也極易被視為背叛之舉,讓父親蒙上通敵的污名。
皇帝盡管對謝家有所防范,但絕非不明是非之人,在皇后溫柔且理智的勸解下,決定派遣自己最為信賴的心腹,深入調查此事。
隨著調查的逐步深入,真相漸漸浮出水面,幾近讓這位帝王感動得熱淚盈眶。
原來,謝老將軍不僅未將任何財物據為己有,反而將自己的俸祿無私地拿出來,默默資助那些在戰場上英勇犧牲的將士們的家屬,刻意保持低調,讓他們誤以為是朝廷給予的撫恤金,從而在悲痛之余,更增添了幾分對朝廷的忠誠與感激。
燕州地界寬廣,卻頻繁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
謝家的大少爺,性情憨直,但在關鍵時刻出手闊綽,北面組織抗旱,南面治理水患,雖打著戶部的名號行動,但資金實則大多出自謝家。
而這戶部,歸根究底是隸屬于朝廷,隸屬于皇帝,屬于蕭氏皇族。
謝家無聲無息地貢獻著財力與人力,最終為皇帝贏取了民眾的贊譽,面對這樣一個忠心耿耿且深藏功與名的家族,皇帝怎能不倍加珍惜?
萬一謝家有失,他又該去哪里尋覓如此忠誠而寬厚的盟友呢?
老將軍手握重兵,卻始終堅守邊疆,心無旁騖地保衛著燕州,從未有過絲毫的私念。
家族財富雖豐厚,卻幾乎全部用于民間救助與國家建設之中,無形中為皇帝累積了無盡的財富與聲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