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到廚房里一看,自己早上給家人留的荷葉餅都吃掉了,廚房的爐灶的火被母親用煤灰封住了。
平常都是張二花從隊里回來才做飯,但是現在不用了,肖峰已經想好了,自己要給家里人每天做飯,讓他們每天都吃自己做的飯菜,這也應該算是一種補償。
肖峰麻利的把灶火點上,給大鍋里燒上水,又把單獨的爐灶火塘捅開,放出火苗,把自己從路上撿來的煤炭放上兩塊。
柳壩村的廚房里都是這樣的設置,一個長長的灶臺,一頭是燒大鍋的灶火,一頭是搟面的案板。
但是除此之外,每家的廚房里都會有個單個的土盤火爐子,平時就生著火,做飯燒開水方便。而灶火也只是做很多飯,蒸饃饃的時候才用。也有些人家為了節省煤塊,一天到晚燒灶火。
在柳壩村,中午這一頓都吃的是雜米飯,就是半碗黃米里面放上一把大米,等米煮的爛了,再把一大碗的黑面一把一把撒在鍋里面攪,一直攪到米面勻稱,不沾筷子,就算是熟了,這樣做熟的飯叫馓飯。
馓飯剛熟還有些稀軟,要放在爐灶沿子上靜置一會兒,這個過程雜米馓飯就變得柔精巴腦的,吃起來口感很是巴適,若是有肉片子就更是香的了不得。
肖峰在爐灶上做雜米馓飯,又在大灶上把豬肉焯了水,打去血沫子,就開始做燉菜。
這樣的飯菜,上輩子肖峰幾乎天天做,就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對家人的思念,現在這神奇的機會有了,肖峰自然是更加做的投入。
焯過水的肥肉帶著瘦肉,手感和上半輩子后來的豬肉手感不一樣,八十年代的豬肉都是土黑豬,大豬圈里養的,凡是能殺的豬都長了至少一年,膘肥肉厚的有三四指。
純天然的草料和麥麩米糠養的豬,豬肉很是鮮美,不像上輩子到了后來,養的豬都變了種,到后來科學養豬,都是飼料豬,再也吃不出土黑豬的香味兒。
肖峰把豬肉切成透亮的薄片,只有這樣做出的酸菜燉肉才不會肥膩,酸菜燉肉簡單好吃還不油膩,酸菜燉肉本來用不了多少肉,根據個人愛好而定。
肖峰上輩子做這道菜一般都放得肉少,就幾片,吃個肉味兒,思念的味兒。
但是此刻,想到家里人都一年沒有吃過新鮮豬肉了,肖峰就二斤肉全部切了,反正家里的柴火大鐵鍋很大,多做一些,父母他們每天干的都是出力氣的大活,二斤酸菜肉不算啥,就這,幾個勞力,還要多放酸菜,不然不夠吃。
肖峰本來也打算給父親留一些純粹的炒肉片,但是想到父親的身體,倒是不宜吃很多肥肉,還是慢慢地給父親補營養的好,總之自己回來了,每天吃肉要變成家常。
肖峰一面想著,一面把淘好切好的金黃的酸白菜倒進鐵鍋里,又把切好的肉片放進鍋里,酸菜燉肉就是用酸菜燉生的薄肉片,還要加上一些水慢火燉,這樣子水燉的少了,肉也就入口即化,肉里有著酸菜味,酸菜里有著肉香味。
別的調貨都不用放,就放三五個干辣椒和半截切碎的蔥末子。腌制的酸菜里本身就有鹽,如此一燉,就味道調和了。
別以為酸白菜燉肉,酸白菜是熟的很快可以吃,其實不然,酸菜燉肉,燉的是生肉,要把肉燉到入口極化,也是需要一會兒時間的。這是肖峰和老師傅學的經典。
這期間爐灶上的鍋里開水滾了,肖峰把半碗大米和半碗黃米都下進了鍋里,這一次,肖峰下的米稍微多一些,這樣子做出來的馓飯更加的糅吧。
肖峰也是想讓大家放開肚子往美吃,反正自己回來了,以后家里只會越吃越好,頓頓大米飯也是必須的。
肖峰正在想著,就聽見陳梅和肖蕓回來了,肖蕓在外邊喊:“哥,你做的啥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