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便到了1647年二月初,經過數月的圍剿,劉良佐的殘余勢力,終是被吳三桂與劉澤清的聯軍消滅殆盡,期間,吳三桂也收到了一封多爾袞的信件,多爾袞在信中表示,劉良佐以上表降書,愿意投降大清,讓吳三桂率軍撤退,但吳三桂以劉良佐與南京明軍勾結的理由,直接拒絕了多爾袞。
多爾袞面對如此不聽話的吳三桂,雖然心中憤怒,但卻無可奈何,現如今,他若是派兵干涉,南京明軍必然也會出兵,經過江西和湖北的兩次大戰,多爾袞深知南京明軍的勢力,只能忍氣吞聲,但好在吳三桂與劉澤清滅掉劉良佐后,并沒有倒向南京明軍,江北四鎮只是變成了江北三鎮。
不過,根據多爾袞的得的消息,南京明軍已經斷絕了與真州黃得功部之間的貿易往來,導致真州岌岌可危,已經沒有物資向大清出售,因此多爾袞明白,南京明軍是在有意讓江北四鎮互相吞并,眼下,真州的黃得功部失去了南方的貿易物資,要不了多久,吳三桂與劉澤清這兩鎮必然會對真州動手,屆時,四鎮最后必然會變成兩鎮。
同時,多爾袞也明白,留給大清的時間不多了,一旦江北四鎮變成兩鎮,南京明軍有很大的概率出兵北上,別看如今大清與南京明軍隔江對峙,可但凡是個聰明人都明白,這所謂的隔江對峙,只是南京明軍還沒有做好北上的準備工作。
待到南京明軍做好了北伐的準備工作,例如南京周邊沒有了江北四鎮的威脅之后,必然會出兵,因此,多爾袞必須在南京明軍做好北上的準備工作之前,消滅四川的張獻忠,并占領四川,然后進軍貴州和云南,從西面威懾南京明軍,以牽制南京明軍無法全力北上,否則的話,以兩軍的實力差距,再加上關外被未知的漢軍攻占,等待大清的結果只能是滅亡。
……………………………………………………
隨著改革的持續進行,楊三生治下領地大量的工廠在持續建造,而為了能夠保證工廠的原料不斷,以及后續成品的運輸問題,水泥道路的修建也在同時進行,整個南方區域幾乎忙的不可開交,就連以往城中的那些乞丐,除開老弱之外,全都被招募到工地上進行勞作,以加快建設的速度。
工廠之中有了蒸汽機的加入,其生產力直接甩開了以往手工制造的數倍乃至十數倍,那些商人見狀,全都眼露震驚,可震驚過后,則是狂喜。
生產速度的加快,這就意味著,各個工廠之中可以快速生產大量的商品,從而讓這些商人賺的盆滿缽滿,與此同時,此前那些嘴里或是心里抵觸的地主和士紳階級見狀,也紛紛響應政策,把他們手中多余的田地賣出,從而獲得錢財來建廠和購買各種蒸汽機,畢竟這些地主或士紳也不是傻子,就算他們擁有數百畝、數千畝甚至是上萬畝的田地的產出,也根本比不上那些擁有幾家工廠的商人。
再加上南京楊家還對治下擁有大量田產的地主和士紳收取高額的田稅,促使許多地主和士紳放棄手中的大量田產,轉而加入商人的行列。
至此,楊三生利用改革的契機,不僅解決了治下大量土地被地主和士紳霸占的問題,還趁機收購了那些地主和士紳手中的田產,并把部分田產低價出售給普通百姓,雖說工業革命需要大量的工人,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廠打工,總有些人因為年紀、愚笨、不識字等原因,并不適合進廠打工,因此,這些不適合進廠之人,便繼續種田。
同時,這段時間收購來的田產,除開低價售賣給普通百姓的除外,余下的田產便會由侯爵府統一管理,根據田地的位置和當地氣候等原因,大批量的種植各類經濟作物,畢竟呂宋島上的耕地超過七成全都種植的是糧食,再加上今后洪承疇率軍占領東南亞后,也會在東南亞的耕地上種植大量的糧食。
這也讓華夏往后不會再面臨缺糧的風險。
緊跟著,楊三生治下的地盤也在大量的建設學校,例如小學、中學以及笨港格物院的分院。
畢竟僅靠東番島上學成的學子根本不足以支撐整個華夏的文明發展,還得需要大量的學成的學子才能促進科技的發展。
……………………………………………………
1644年五月,堪察加半島,漢臨城(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一支于1644年出發探索美洲大陸的探索船隊抵達漢臨港。
“聞達兄!”
碼頭上,漢臨城的城主王元朗揮舞著雙手興奮的高聲喊道。
“元朗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