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滿清使者火急火燎的趕回北京,把他在南京看到的情況告訴多爾袞后,果然如同楊三生猜測的那般,多爾袞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大駭,要知道那種可以快速建城的材料,可不是什么普通物品,說其是國之重器也不為過,不可能輕易的告知外人知曉。
因此,這足以說明,關外的漢軍與南京明軍有著莫逆的關系,若關外的漢軍與南京明軍真的穿著同一條褲子,雙方又同時在南北方向發動進攻,以目前大清的兵力,根本抵擋不住,屆時大清距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哪怕關外的漢軍與南京明軍不是同一路人,但如今的大清夾在這雙方中間,但凡南北方向任何一支軍隊北上或南下,大清都將陷入絕境,因此,多爾袞決定,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社稷,募兵十五萬,加上大清目前的兵力,大清的總兵力將接近三十萬人,通過這近三十萬大軍來保證大清的江山穩定,也達到震懾南北方向敵軍的目的。
至于新招募的大軍缺少糧食的問題,多爾袞跳過順治帝,利用攝政王的身份,直接頒布一道圣旨,下令大清境內的所有士紳捐獻一定數量的糧食,維持大軍的日常消耗和訓練消耗,如有不從者,殺無赦。
就這樣,原本日子就過的較為清苦的北方百姓,在得知這道圣旨的內容后,他們的日子就過得更為艱難了,畢竟北方的士紳面對大量可剝削的百姓時,可不會手下留情,從自己的懷中掏糧食,同時,北方士紳的這般舉動,也加速了北方百姓南逃的速度。
……………………………………………………
半月后,楊三生收到消息,得知滿清在大規模募兵,且下令滿清境內的士紳捐糧后,臉上露出微笑,低聲喃喃道:“滿清滅亡的倒計時開始了。”
隨即,楊三生便把心思放在其他地方,不再把多余的心思放在滿清的消息之上,因為滿清已經進入死亡倒計時,他現在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便是。
幾天后,一封來自呂宋群島,棉蘭老島的信件讓楊三生重新了解了目前東南亞海域的局勢。
起初,楊三生在出兵攻占呂宋群島,驅逐島上的西班牙人后,誤認為呂宋群島的南部區域,包括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新幾內亞島、阿洛群島、帝汶島、馬魯古群島等島嶼全都屬于荷蘭人的勢力范圍,為了安全起見,便沒有繼續派遣艦隊南下,只是派遣少量的船只南下探索海域以及繪制海圖。
哪知道,兩月前,一艘從棉蘭老島南部港口出發探索東南方向海域的艦船在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后,得到了一個大消息。
棉蘭老島東南方向的新幾內亞島上,并沒有歐洲人建立的殖民地,并且這艘探索艦船在繞過新幾內亞島后,抵達了歐洲人口中的‘新荷蘭’(即澳洲)。
這艘探索艦船在完成環繞整個新幾內亞島和新荷蘭的航行,并繪制了一幅詳細的海圖后,這才返回棉蘭老島,并在第一時間把消息送往楊三生手中。
看完信中的內容,直到這一刻,楊三生才知曉,原來荷蘭人并沒有在新幾內亞島和澳洲建立殖民地,也就是說,目前這兩座島嶼上,只有島上的原住民,根本沒有任何外來勢力。
……………………………………………………
1526年,葡萄牙探險家,若熱·德·梅內塞斯首次抵達新幾內亞島西北部,命名“巴布亞”(源自馬來語,意為“卷發人”)。
1545年,西班牙人伊尼戈·奧爾蒂斯·德·雷特斯沿海岸航行,將全島命名為“新幾內亞”(因當地人與非洲幾內亞人膚色相似)。
1606年,荷蘭人威廉·揚松沿新幾內亞南岸航行,但誤認為其與澳洲大陸相連。
直到1660年,荷蘭人才確認新幾內亞為獨立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