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由于新幾內亞島上擁有茂密的雨林,瘧疾肆虐的高地以及復雜海岸線阻礙深入探索,且島上缺乏貴金屬和香料,致使歐洲人認為此島沒有太大的經濟價值,因此便放棄殖民。
歷史上,直到十九世紀,新幾內亞島才被德國與英國瓜分。
……………………………………………………
1606年,威廉·揚松駕駛“杜伊夫根號”抵達澳洲北端(現昆士蘭約克角半島),誤認為此處乃是新幾內亞的一部分,未深入內陸,且揚松探險隊與原住民交火,致使10名荷蘭人死亡。
1616年,德克·哈托格在西澳鯊魚灣留下錫盤標記,成為歐洲人最早登陸西海岸的記錄。
1629年,“巴達維亞號”的幸存者在西澳海岸遭原住民攻擊。
1642-1644年,阿貝爾·塔斯曼環航澳洲南部,發現塔斯馬尼亞(命名“范迪門地”)和紐西蘭,但未與原住民建立有效接觸。
同時,荷蘭探險隊認為澳洲內陸干旱貧瘠,缺乏香料或貴金屬,故未推動殖民,塔斯曼報告稱:“此地無利可圖。”
再加上當時的荷蘭專注于東南亞的香料群島(今印尼),便無心思對澳洲進行殖民和開拓。
……………………………………………………
“看來是自己此前太過謹慎了,目前新幾內亞島和澳洲并沒有歐洲人進行殖民,那這兩個地方自然需要收入囊中才行。”
楊三生放下手中的信件,嚴肅道。
不過,想要在新幾內亞島和澳洲建造據點,需要立刻開始準備大量的物資才行,并且還需要大量抗瘧疾藥物才行。
因為,想要在新幾內亞島站穩腳跟,抗瘧疾的藥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
奈何如今可使用的中醫藥方并不能根除瘧疾,只能緩解癥狀(退熱、止汗),無法根治瘧原蟲感染,且對惡性瘧疾(如腦型瘧)效果有限,死亡率較高。
所以,想要在新幾內亞島站穩腳跟,并通過新幾內亞島上的據點把勢力范圍輻射到澳洲,那南美洲的金雞納樹就是楊三生目前所需要的必需品。
只要有了金雞納樹,很快便能擁有歷史上首個可以有效治療瘧疾的天然藥物。
“看來得同時做兩手準備了,需要派遣一支艦隊前往南美洲搶東西了。”
思索片刻后,楊三生喃喃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