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你準備怎么處置那些草原人的家人?”
“再說了,北境草原那么大,要怎么管理?”
“派誰駐守,選誰當將軍?”
“這些都要提前做好準備。”
朱雄英點頭稱是,朱元璋說得對。
第一件事不是開心,而是想著如何管理這里。
這才是一位明君,有憂患意識,才不會被稱為昏君。
再差的人,如果有憂患意識,那也會是一個守成之君。
“這倒也是。”
朱雄英沉吟片刻,道:“大明是一個完整的國家,那就必須要有一條法律,來保護大明的子民。”
“我要寫一本法典,完善完善,用來審判草原人。”
“而且,這一次的案子,不止是錦衣衛一家,而是三司會審。”
三司會審,是大明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聯合審理。
這才是最正統的審訊方法。
給他們最嚴厲的懲罰。
這是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情。
同時,也向世人宣示著,大明保家衛國的決心。
這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手段。
朱元璋大吃一驚。
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在朱雄英的口中,這是一種宣傳。
先把草原人抓起來,審判一下。
而且,還是替北方的百姓審案,這樣一來,大明的百姓們,肯定會支持朱雄英的。
將來誰要是造反,大明的百姓們,第一個反對。
這樣的話,就不用擔心有人會造反了。
朱元璋也算是服了。
“草原呢?”
朱元璋又問了一句:“那么大的一片草原,你準備怎么管理?”
朱元璋絕對不會讓朱雄英輕易過關的。
他想看看,這個繼承人到底如何。
不僅僅是如何處理草原人,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草原。
畢竟,打下來容易,管理才是最難的。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李公公,麻煩你給我一張大明希望小學出產的地圖。”
朱雄英微微一笑,看著李公公道。
“是!”
李公公說完,便打開了一張地圖,攤開在桌子上。
朱雄英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大明希望小學的學生制作的。
說著,他指著地圖的頂端:“我們大明的地盤要到這里,遼東再往北到這片海,都是我們大明的地盤。”
“這里應該還有不少零散的居民。”
“愿意加入大明的,就加入大明,不愿意加入的,就驅逐出大明朝。”
“到時候,我們大明的國土,就能再擴大一倍了。”
確實,這里的面積,幾乎可以和大明相提并論了。
倒是朱元璋眉頭緊鎖。
“如果咱沒記錯的話,秋天的時候,北方的天氣就會變得很冷。”
“就算是納入大明的疆域,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吧?”
這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
想要管理這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效果并不明顯。
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這筆買賣并不劃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