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沉默了一會,這才說道:“大明希望小學的裝備,咱都看過了,果然厲害。”
“這些事情,一定要妥善處理,確保龍虎衛的忠誠。”
朱元璋的思想,仍然處于一種抑制發展的狀態。
這是個好東西,所以必須控制起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爺爺,我的意思是,大明的軍隊,都要學會使用熱武器。”
朱雄英插了一句嘴:“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所有的大明軍隊,都裝備上火槍。”
朱元璋聞言,面色頓時一寒。
“不行!”
“有火槍在手,叛亂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朱元璋立即表示反對:“火器不能在全軍推廣。”
“爺爺,你聽我說。”
朱雄英道:“我原本以為,火槍這種東西,不能過早地普及到全軍。”
“但這一次,阿魯臺卻在十天之內,摸清了火槍的弱點。”
“如果他早知道這把槍的弱點,龍虎衛就只能退走。”
“到時候,我們再想對付韃靼人,可就難了。”
朱雄英也曾想過要把火槍藏著掖著。
但這對科技發展,對軍事戰術,都是不利的。
而且,如果他想要擴大地盤,征服歐洲,就必須要有一支規模龐大的火槍部隊。
“但你想過沒有,如果有藩王或者大臣控制著大規模的火槍部隊。”
朱元璋沉吟片刻,問道:“他們會不會造反?會不會滅了大明?”
“那樣的話,大明很可能就會被滅國。”
朱元璋的擔憂也不是多余的。
火槍,從來都是雙刃劍。
“放心吧爺爺。”
朱雄英卻不以為意,道:“先把諸王的封地都砍了,再推廣火槍。”
“至于那些大臣,也是忠心耿耿,怎么可能會有反叛之心?”
朱元璋一下子就信了朱雄英的邪。
本來按照老朱的意思,他打算讓朱雄英斷了削藩之心。
畢竟,文武百官和百姓都有可能造反。
但如果他們造反,有藩王支持,大明的未來皇帝,就不會孤立無援了。
不過,朱雄英既想要削藩,又想要推廣火槍。
這不是削弱自己兩次么?
削藩之事,朱雄英早就提過了。
只是一直以來,都被朱元璋給壓制了。
事實上,不管是朱雄英,還是歷史上的朱允炆,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都不可能削藩。
說實在的,朱元璋是主張封藩制的堅定擁護者。
朱元璋主動削藩,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朱元璋長嘆一聲,無可奈何。
他揮了揮手,輕聲道:“這件事情,先放一放。”
“咱先說好,這一次出征,就是你的最后一次出征了。”
“以后,就不要再提帶兵打仗之事。”
“放心吧,爺爺。”
朱雄英說道:“這幾天,我就留在應天城。”
朱元璋聽到朱雄英這么說,這才放下心來。
說實話,朱元璋最近感覺身體越來越差了。
現在的他,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都不如去年。
老朱最怕的,就是自己死在應天城,而朱雄英卻不在。
如果有別有用心的人出現,恐怕整個大明都要大亂了。
有了朱雄英的保證,朱元璋這才放下心來。
“說說看,你這段時間事情挺多的,一件一件來。”
朱元璋走進偏廳,道:“打下這么大的一塊地盤,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