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那些說書先生,更喜歡替朝廷說話。
這樣就是一種引導輿論的作用。
就像現在這樣。
說書先生說出這個消息的時候,圍觀的百姓們都興奮了起來。
進了那大明科學院,就能拿到朝廷的俸祿?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天下士子千千萬,但真正能為官的卻寥寥無幾。
但如果不能當官,那就當個大明的科學家吧。
把學儒家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科學上,還真有可能成功。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說明大明朝廷對科學院很重視,如果有考不上科舉的孩子,可以去大明小學讀書。”
“我兒子最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去大明小學讀書。”
“去!一定要去,大明希望小學才是孩子們的出路,學什么八股文有什么前途?你的孩子,也很難做官啊。”
“我聽說,大明希望小學,是包吃住的,成績好的還能拿到獎學金!”
“真的假的?那就別上國子監了,去大明小學讀科學吧!”
……
類似的對話,在整個大明各地上演著。
雖然之前大明小學已經在報紙上做過宣傳,但那也只是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沖擊。
而這一次的宣傳,對于儒家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
在報紙傳播到全國各地以后,儒家思想已經無法再統治大明的教育了。
報紙上只有兩條消息,一條是教育方面的,一條是醫學方面的。
不過,相較于教育而言,關于醫學的討論還是比較少的。
畢竟,這《赤腳醫生手冊》究竟是什么,沒人知道。
不過,這并不妨礙楊士奇在大明范圍內,建立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醫院!
這個消息傳出之后,并未引起太大的波瀾。
畢竟,朱雄英沒少做建設。
他們在修公路,修鐵路,建房子。
現在的大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事情。
所以醫院的建設,并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
然而,朱雄英的下一步舉動,卻讓所有人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朱雄英召集了全國各地的名醫,還讓布政司的官員去四處拜訪名醫。
如果不想去當地的醫院的,就必須要登記。
愿意進當地醫院工作的,都有朝廷的俸祿。
這是一個非常優厚的條件。
在朱雄英的下一步計劃中,醫生和科學家一樣,都拿著官府發的薪水。
三個月之后,大明各地的布政司,紛紛成立了自己的醫院,從各地聘請了不少名醫。
另外,這幾年大明培養出來的生命醫學的學生中,也有一部分是專攻醫藥的。
雖然不像后世那么高深,但也能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
就這樣,在朱雄英的策劃和各方面的努力下,大明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就完成了第一批醫院的建設。
大明的百姓們,一聽說朝廷開了醫院,還召集了當地的名醫,再加上大明小學培養出了一批新的專業醫師,都興奮不已。
也就是說,有了這東西,普通老百姓就有了看病的地方!
甚至,連普通百姓都能請得動名醫!
這對普通人來說,簡直就是福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