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大明境內不能有任何動亂。”
“是!”
解縉、楊士奇異口同聲的應道。
說完這句話,他們便離開了科技部。
朱雄英也不想讓自己的地盤亂起來,因為現在已經是洪武三十一年了。
如果沒有意外,最多半年,老朱就會駕鶴西去。
雖然朱雄英的出現讓歷史發生了變化,但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朱雄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心念電轉。
接下來,短則一年,長則半年,長則一年,大明必須鞏固自己所得到的地盤。
然后就是靖難。
如果老朱死了,朱雄英就可以著手削藩了。
朱雄英雖然沒有朱允炆那么心狠手辣,但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他會剝奪一些藩王的權力。
按照朱雄英的想法,最起碼朱棣是要造反的。
那時朱棣北平一亂,北方的草原是朱雄英的地盤。
東有朝鮮國,西有遼東,都在朱雄英的掌握之中!
將朱棣包圍了起來。
朱雄英不知道朱棣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
很可能會爆發一場大戰。
此外,歐洲的局勢也開始變得不穩定起來。
他們都知道,大量的白銀流入大明境內,這是一種危險的征兆。
這一年來,歐洲各國要求與大明通商的次數越來越多,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消息傳來。
而且,還不允許國內的商人,到大明進行貿易。
這兩年的貿易稅,比當初要少得多。
大明和歐洲之間,肯定是要打起來的,甚至可能還有更多的敵人。
對于大明來說,這是走上世界之巔的緊要關頭
朱雄英喝過茶后,也沒有多做停留,直接回了東宮。
而解縉則是完全沉浸在一種奇妙的狀態當中。
他受到朱雄英的啟發。
于是回到家,他就拿起筆,開始寫起了第二天的新聞。
“想致富,先修路,大明五年規劃!”
解縉連夜奮戰,奮筆疾書。
在天亮之前,他終于完成了這篇報道。
然后馬不停蹄的趕到報社工廠,把這篇文章放在了頭版頭條。
到了第三天。
這份報紙,在大明各地廣為流傳。
想致富,先修路。
這個標題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著大明修路的事。
這不僅包括高速公路,也包括鐵路。
解縉還故意放出風聲,說大明很快就會開放蒸汽火車,供百姓使用。
好消息和小道消息交織在一起,在民眾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各地的說書人們,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這則消息。
當然,也包含著大明應該團結互助的理念。
“你知道嗎?朝廷似乎有修路的打算。”
“什么?這有什么奇怪的?官道每年都會整修一次。”
“不對不對,不止是官道,大明要修的路還真不少,每個府州間都要修大馬路,有的還直接通到縣城。”
“是嗎?看起來要花很多錢的樣子。”
“想致富,先修路!”
這樣的對話,在大明屢見不鮮。
這一周來,大明的百姓們,都在談論著這一件事。
修路,才是致富之路,這是大明百姓的共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