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早上的消息,簡直就是爆炸性的。
而且,說書先生喊出的口號,也很有吸引力。
大清早,幾乎每家茶樓都爆滿。
“今天聽聞,朝中要改革科舉。”
臺上的說書先生眉飛色舞,道:“為何說和大家也有關系?”
“因為,你們的子女,將來也會有當官的機會。”
“無論士農工商哪個階層的子弟,都可以送到大明希望小學去讀書。”
“孩子將來也能當官!”
“而且,據說官員的人數也要增加,當官的機會比現在大得多。”
下方聽書的人議論紛紛。
“這么說,這年頭當官不管你的出身了?”
“我家幾代人都是做生意的,沒想到我的孩子也能當上官。”
“等我回去,一定要讓我的孩子好好學習,否則,我就拿鞋底抽他!”
“快跟我說說,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是啊,你給我詳細說說!”
…
在聽眾的強烈要求下,說書先生開始為平民百姓講述讀書之路。
進能入朝做官。
只要孩子夠聰明。
退,就是去朝廷辦的工廠當技術人員。
不管怎么說,讀書都不會吃虧。
這個消息,在應天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就連應天城的尺子,也馬上被搶購一空,家長們之所以買尺子,就是因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就拿著戒尺,在他們的手掌上打了幾下。
這股學習熱潮,以應天城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擴散開來。
不到五天,天下皆知,大明要對科舉進行改革。
另外,國子監和大明希望小學,也要合并在一起,擴建規模。
光是這一點,朱雄英就贏得了不少人的擁護。
他們都將朱雄英當成了恩人。
先是讓他們有了錢,然后又讓他們有了希望。
階級躍遷的希望!
五天后,朱雄英在奉天殿召見了楊士奇。
“現在的國庫,算上大明所有的產業,一年能有多少銀子?”
朱雄英也不繞彎子,直接問道。
“啟稟陛下,大明的國庫和大明國企,去年一共賺了一百二十億兩銀子。”
楊士奇如數家珍的道:“外貿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三。”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其實就是在吸全世界的血來發展。
“很不錯。”
朱雄英對這名數字十分滿意。
這個數字,比朱雄英剛剛穿越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足足翻了一百多倍。
“大明百官俸祿加一倍。”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又道:“貪官污吏的刑罰,提高三倍。”
“朕要告訴他們,朕可以給他們錢,但不能讓他們貪。”
楊士奇一聽,頓時兩眼放光:“陛下英明!如此一來,滿朝文武都會對陛下感恩戴德。”
“如今陛下得萬民擁戴,名動天下。”
朱雄英笑而不答。
他要讓世人都明白,天武帝之所以被稱為‘天武帝’,是因為朱雄英的實力!
“哦,對了,朕還有一件事情。”
朱雄英略一思索,就向楊士奇吐露了心跡。
事實上,能夠知道這件事情的,也只有他信得過的人。
朱雄英的下一步行動,可能會改變整個大明王朝的格局。
這事情很關鍵。
若是讓別人知道了,說不定還會有人趁火打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