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連忙說道:“陛下但說無妨,微臣定當為陛下出謀劃策。”
“是這樣。”
朱雄英解釋道:“大明的律法,并不能涵蓋社會的方方面面。”
“就拿大明的各個企業來說,經常會發生一些沖突糾紛。”
“這種事情,就這么交給衙門去辦,還真是難為他們了。”
“再比如,一輛普通的汽車被刮傷了,官府也很難處理,因為官府根本就沒有依據。”
所謂的依據,其實就是法律。
亂世之中,律法或許只是一張廢紙。
越是亂世,法律就越是不值錢。
但在繁榮時期,一套完善的法律卻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人們在社會各階層的行為規范。
想想看,如果兩家大明的企業發生了經濟糾紛。
如果讓官府來處理,沒有相應的程序法律,很容易就會造成徇私枉法。
大明的商人去賄賂官府的官員的事情,是很常見的。
而且就算是朝廷,也不能追究他們的責任。
楊士奇一聽,立刻說道:“陛下所言極是,如今我大明的確是缺一條好的法律。”
“不過,制定一部完整的法律,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朕才想問問,這法律,應該由誰來編?”
朱雄英也記不得后世的法律了。
即便是知道,在大明也未必適用。
“解大學士、楊溥大學士,刑部尚書開濟,還有臣……”
楊士奇立刻道,“這四個人,幾乎囊括了大明律的方方面面。”
“陛下可以將他我們四人召集起來,由他們帶隊,再加上刑部的其他官員和大明科學院的學子們,臣相信,他們一定能想出一個完美的章程來!”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準了。”
朱雄英立刻說道:“但是,我們還需要一個人,給湘王朱柏發一份密函,要他準備對外貿易的法律。”
“給朕傳話,讓他們去奉天殿,朕要親自和他們說清楚。”
“臣遵命。”
楊士奇拱了拱手,從奉天殿中退了出去。
半個時辰后。
名單之上的人,全部到了奉天殿內。
“見過陛下。”
眾臣紛紛向朱雄英行禮。
“免禮。”
朱雄英坐在寶座上,直截了當地說道:“廢話不多說,朕也不拐彎抹角了。”
“如今的律法,已經不能覆蓋大明的方方面面了。”
“這一次,朕請諸位前來,是要重修大明律法,就叫《大明律》!”
“這件事情一定要保密,若是傳出去,你們的腦袋就保不住!”
幾個前來參會的官員一聽,都是一愣。
緊接著,大吃一驚。
其中以楊溥和開濟最為突出。
這兩個家伙其實并不太了解朱雄英的行事風格,一聽“腦袋保不住”,下意識地就懵了。
他們根本就沒想過,大明的律法居然還不能流傳。
若是被人知道了,還要掉腦袋。
“臣等會守口如瓶的。”
解縉第一個開口說道:“陛下,如果您想要完整的大明律,那么,就應該將大明律分成不同的區域,不同的人群。”
“官員,平民,商人。”
“運輸、經濟、科技,這些都是按領域劃分的。”
“大明律事關重大,臣不敢亂說,要回去好好想一想。”
解縉、楊士奇對于朱雄英的想法,其實是比較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