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朱雄英登上皇位之后要做的一系列改革,他們其實是早有預料的。
經濟發展起來了,就得有體制上的進步。
否則法律這些上層建筑就不能適應經濟基礎。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朱雄英已經把大明律的事情,告訴了解縉、楊士奇。
不過,在大明律的問題上,解縉還是很謹慎的。
他可不敢亂說!
朱雄英連連點頭,表示非常滿意。
“諸位若是還有什么想法,但說無妨。”
朱雄英說道:“這不是早朝,朕這是在跟你商量國家大事。”
“不需要考慮自己的立場,也不需要考慮自己的黨派。”
“我們只需要想一想,該怎么做,才能給大明帶來好處!”
開濟一聽,頓時放下心來。
他很快就要退休了。
更不敢忤逆朱雄英的意思。
不過,既然被叫來了,他也不能拒絕。
“陛下,臣認為,如今的大明,才是真正的盛世。”
刑部尚書開濟拱了拱手,說道:“在這等盛世之中,應該從輕發落。”
“亂世才用重典!”
“所以,老臣認為,大明的律法,應該要輕一些。”
朱雄英點頭。
他對刑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開濟所言極是。”
朱雄英說道:“但那也要看他犯的是什么罪。”
“奸淫擄掠不能減輕。”
“至于其他的,可以適當減輕一點。”
“不知道陛下以為如何劃分領域?”
楊士奇說道:“臣以為,這些法律應該按照領域來劃分。”
朱雄英思索了片刻,開口道:“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還有社會法。”
“按照這些領域來劃分。”
“具體的東西朕都已經寫好了。”
“你看一下,再給朕一份完整的計劃書。”
朱雄英拿出最基本的材料。
一人分了一份。
“陛下果然早有計劃。”
楊士奇大吃一驚:“照陛下這么一說,還真可以覆蓋很多方面。”
“還有一件事。”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接著說道:“這一點,朕并沒有寫進去。”
“那便是對官吏的法令。”
“官不同于民,賞的多了,罰的也就要更重!”
“想管好百姓,就要先從文武百官開始約束!”
朱雄英的話很簡單,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解縉也好,楊士奇也罷,都是胸懷大志之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解縉和楊士奇,做夢都想著天下大同。
在他們看來,先從官員開始約束,十分符合他們的理想。
這恰恰說明了朱雄英是一位心懷大志的帝王。
百姓比官員更重要。
朱雄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