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于不同的群體來說,感受是不一樣的。
如今,京城里的官員們,就連周圍的官員們,都被嚇得不輕。
生怕惹禍上身。
聽到這個消息,百姓卻是都興奮了起來。
看著朝廷對那些貪官污吏的處決,他們紛紛要求朝廷多抓幾個。
好看,愛看,多來點!
對于朝廷的決定,百姓們很支持。
官員和平民,是兩個理念截然不同的群體。
如果只有這兩類人的話,普通人根本就不是官員的對手。
但是如果再加上朝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得到朝廷的支持,百姓們更加高興了!
這樣的局面,對應天城的官府來說,無異于世界末日。
同時,應天城內的一些官員,也打算向朱雄英遞折子。
想要了解一下應天城的局勢。
不過,朱雄英根本不在意。
想來求朱雄英嗎?沒門!
朱雄英更不會給這些混水摸魚的機會,凡是這幾日來求見的大臣,一律不見。
有什么問題,都是解縉、楊士奇兩個人解決的。
解縉、楊士奇這兩位朝中大員,都快招架不住了。
因為來的人太多了。
最終,解縉實在是受不了這些人的糾纏,決定去皇宮找朱雄英。
別的官員朱雄英一概不見,但解縉和楊士奇卻是要見的。
要知道,內閣可是他處理天下政務的渠道之一。
“臣解縉,見過陛下!”
解縉的態度比之前要拘謹了許多,很明顯他想要說些什么。
“朕明白你的意思。”
朱雄英也是一臉凝重道:“若是你想要為那些罪人求情,那就不用了!”
“如今朝堂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肅清貪官污吏。”
“沒有商量的余地。”
解縉也有些為難。
皇帝,官員,百姓,都是三個不同的群體。
如果打壓的太狠,很有可能會有意外發生。
事實上,很多官員到現在都還沒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說不怕,那是騙人的。
這些人中,恐怕有不少都是清廉之輩。
應天城的官場上,已經開始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朱雄英喜歡打壓朝臣。
“不過要把這事推行下去,倒也不是沒辦法。”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接著道:“那我們就把輿論推向一個高峰,讓民眾的情緒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靖難之戰已經結束,我們也該對外宣布了。”
“你去寫一份文章,把靖難之戰的經過,原原本本地登上報紙。”
“包括那些參與叛亂的人,也包括那些暗中向朱棣匯報的官員。”
“所有人的名字,都要公之于眾!”
解縉立即抬起頭來看著朱雄英。
頓時對朱雄英的聰慧佩服得五體投地。
沒錯!
他竟然忘記了大明報!
這東西,用來調動輿論再合適不過了。
應天城的文武百官,還敢說什么?
當民意累積到了一定地步,別說那些官員了,就算是皇帝,也能把你給掀翻。
應天城的官員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