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教誨,小的已銘刻在心,終生不敢忘!”
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是忠君愛主,大家都嚴格遵守,至于盧玉才這種腦后生反骨的人,那還是很少的。
……
第二天,一大早。
方大同前來向楚天麒辭行,“殿下,城內招募百姓耕種,大家多有顧忌,不太信任王府。”
“卑職打算回一趟老家方山縣,宣讀殿下設定的田賦新政,發動親戚朋友,四方鄉鄰響應殿下號召,踴躍報名為齊王府耕種田地。”
齊王人憎鬼厭,齊王府的名聲更是爛透了。
就這信譽,城內百姓根本不敢相信齊王府的招募公告,因為參加齊王府的招募大會,很有可能會得罪,甚至惹怒原來的東家,導致佃農都做不成。
楚天麒斟酌道:“你擔任王府長史時日極短,可能號召力有限。”
“這樣吧,本王易容一番與你同行,也算是是微服私訪,考察民情了。”
方大同欣然同意。
方大同為九品文官,月俸四百文,外加王府一等家丁,補貼月錢一百五十文,合計五百五十文
城內糧價瘋漲五倍,糙米正常價一文二,現在賣六文,最劣等的小麥正常價一文一斤,現在賣五文一斤。
方大同分文不留,買了三十來斤糙米,七十斤小麥。
楚天麒大手一揮,讓方大同又買了五百斤糙米,一百五十斤羊肉,各種香料調味料,還扯了十幾匹布。
如今王府庫房堆著二十萬兩白銀,張耀宗壓力陡增,吃飯睡覺都在王府,寸步不離。
所以楚天麒這趟秘密出行,將李忠武帶在了身邊,此外調用了十名禁軍衛隨行。
方山縣在齊郡的西南方,此縣的耕地多被豪族孫家,王家所占,百姓大多都是為孫、王兩家耕作的佃戶。
一行人所走的,大多數是崎嶇的山路,鋪設了鵝卵石的路面都算是好路段了。
“方長史,去你家的路不太好走啊。”
秀才出身的方大同扛著一包三十來斤重的糙米,累的滿頭大汗,腳步虛浮,齜著牙說道:“殿下,快了,轉過前面這道山坳,就可以看到方家屯了。”
李茹的兒子,那個皮膚黝黑,身板健碩的半大小子力氣大的嚇人,一個人扛著一百五十多斤的羊肉跟玩一樣,依然健步如飛
其余的家丁,還有護衛,大都分擔了幾十斤重的糧食。
果然轉過山坳,荒野中不少摘野果,擇野菜的百姓,各個都衣衫襤褸,瘦骨嶙峋。
方大同扯開嗓子叫喊道:“叔伯嬸娘們好,俺是方家屯的大同,俺回來看望大家伙了!”
“同子回來咯!”
“咱們方家屯的秀才公,長史大人回來了!”
面黃肌瘦的村民興高采烈的圍了上來,笑嘻嘻的同已經飛黃騰達的方大同打招呼。
雖然方大同成為齊王府長史才幾天時間,然而消息早就傳回來了,他早就成了十里八鄉的名人。
“大同你這大包小包,挑著一副副擔子回來,是什么好東西呀?”
方大同興奮的說道:“這是糙米,還有小麥,大家一起幫幫忙,回去后每家都有份。”
“等下把方家屯的鄉親都召集到俺家來,俺從王府帶來了好消息,給大家伙找到了,以后可以吃飽肚子的好活路。”
眾人大喜,七手八腳的一人扛一包就走,簇擁著一群人往屯里方大同家里趕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