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清的關注點卻并不在乞兒身上,她進了農莊以后第一時間去問了佃戶,想要找莊頭。
底下的佃農以為她是想同莊頭商議買鵝的事,倒是爽快地應了她們找莊頭的請求。
二人被請到了莊子內的會客廳內等待。
莊頭是個留著胡子的中年男人,他來得很快。
不過,在見到兩個“少年”的時候,他臉上的笑意淡了一些。
林知清看到他抬高下巴,眼角上提,直奔主位,便知道眼前的人是以為在同年輕人做生意,想拿喬。
果不其然,那莊頭開口的第一句話,便是在暗戳戳地打探兩人的身世:
“二位公子瞧著是生面孔,怎的會跑到永清縣這地方來買鵝?家中難不成是做酒樓生意的?”
很明顯,做酒樓生意的人占買鵝的大頭。
“我二人從汴梁來,偶然路過,嘗過莊子上的鵝肉,味道不錯。”
“再加上家中確有做酒樓生意的意思,這才過來瞧瞧。”
說話間,她隱隱露出了腰間掛著的玉佩。
莊頭瞥見玉佩,低了低下巴,眼神與林知清持平,嘴角的笑容燦爛了起來。
顯然,是將林知清二人當成了那種游山玩水的二世祖。
他就著酒樓的事,同林知清閑聊了起來。
林知清與他聊得有來有回,言語間頗有試探鄭闊下落之意。
但莊頭對此似乎毫無反應。
林知清觀察了許久,最后才確定這莊頭心中只有那大白鵝,不太清楚鄭闊的事。
難不成自己找錯了人,白鵝指的不是這王員外的莊子?
不應該呀,按照鄭闊兒子言語間透露的消息,白鵝和柳樹在永清縣應當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東西。
王員外家的白鵝在永清縣似乎頗有地位,難不成只有王員外本人才知道鄭闊的消息?
林知清想到這里,話鋒一轉,提出想見見王員外。
莊頭聊得正開心,聽到林知清提出這種要求,一時間沒有說話。
眼看著莊頭眼中有狐疑之色,林知清給林泱泱使了個眼色。
林泱泱眨了眨眼睛,當即站了起來:
“汴梁那邊雖然繁華,但在吃食上卻實在無趣,我爹告訴我了,若是在外頭瞧見好吃的,定然要帶回去給他嘗嘗。”
“你這莊子看上去平平無奇,內里倒是有趣,我想同你家員外詳談一下,要是能合作的話,我以后可就不缺這鵝肉吃了。”
“堂兄!”林知清故作不悅地叫了林泱泱一聲:
“這永清縣山靈水秀,莊子內也頗有農趣,怎能說平平無奇?”
林泱泱的話是抬高二人身份的一種語言暗示。
林知清看似反駁,實則鞏固了她們給人“家大業大”的人設和印象。
這種手段對身居高位的人不起作用,但對于那種看似精明實則知之甚少的人卻有奇效。
莊頭聽到這話,眼珠子轉了轉,開口又問了幾句,多半是同汴梁有關的問題。
這分明是試探。
因為先前在汴梁的經驗,林泱泱說起那些吃喝玩樂的事,頗有心得,且口氣不小。
莊頭在心中權衡了一下,才松口說可以讓管事帶他們過去員外家中拜訪了一下。
轉瞬間,那管事便同二人打了照面,又帶著他們往外走去。
出門的時候,那群乞兒又迎了上來,最開始帶路的那個小乞兒卻縮在角落里,有些怯懦卻又滿含希望地看著林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