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營的全體將士,都早早在演武場集合完畢。
明州掃尾也徹底平息。
呂籍等人即日歸來。
今日。
是他們論功行賞的日子。
大太監候保,站在高臺之上,親自宣讀圣旨。
預備營殘部,活著回來的每一個人,都得到賞賜。
最后一個,才是陳三石。
“擢升陳三石為三品懷遠將軍,任參將職。”
‘就這?’
底下跪著的一群人心中犯嘀咕。
他們家大人可是立下天大的功勞,怎么就這點賞賜,連金銀財寶和勛階都沒有?
不等他們感到奇怪,就聽到候保繼續說道:
“另,著陳三石于涼州聽候調遣,擇日進京封賞!”
進京封賞!
這……
得是多大的賞賜?
需要進京?
進京面圣,和接旨封賞,完全是兩個概念
“陳兄,怕是真要一步登天了……”
嚴長卿在心中感慨。
圣旨宣讀完畢,眾人一起叩首。
“臣等叩謝天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候公公!”
陳三石找到空隙,插話道:“我想問一下,于松于參將和錢呈錢把總他們的賞賜呢?”
“于松?”
候公公想了想,回答道:“此人在戰場上抗命,如果不是陳大人力挽狂瀾,明州恐怕就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當時的情況,根本就不適合攻打陽春府,絕對不是刻意抗命。”
陳三石解釋道:“而且這策略,是我們一起商議之后才執行的,非要說抗命的話,那也是我們大家一起抗命!”
“對。”
路書華第一個附和道:“候公公,陳將軍說得是真的。”
事實上,他們當時也是不同意渡河的,完全是在逼迫下抗命。
但到如今,都很佩服于松將軍。
“候公公,于將軍對大盛忠心耿耿,當有賞賜才對!”
謝思述說道:“他家中妻兒老小,也需要一個交代!”
“還請為于將軍正名!”
跪在地上的,只要是有官職的,基本上都在替于松說話。
只有嚴長卿默不作聲。
“候公公!”
陳三石正色道:“如果沒有于參將最后舍身強攻羅天大關,唬住眉山梁紀年,就不可能有最后的大勝!”
“這個咱家自然是知道的。”
候保操著尖細的聲音說道:“正是因為這個,朝廷才不打算責罰他,否則的話,抗命是要殺頭的,要是造成嚴重后果,誅九族都不為過……陳大人要是實在于心不忍的話,私下里給些銀錢就是。”
“候公公!”
陳三石正色道:“這豈是銀錢的事情?于參將當初主動去羅天關,又不是為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