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歷隆慶七十八年二月十六,前朝動員百萬士卒集結于禹州淝水進攻昆陽府城,太祖攜云臺二十八將聯合盛獻宗共同御之,史稱,淝水之戰。
……
昆陽城。
正統皇帝曹煥連同文武百官,站在城樓上眺望遠處,隔著數十里就能看到朝廷大軍的軍陣和營寨,鋪天蓋地,見頭不見尾。
當真是投鞭斷流!
目的此情此景。
本來就是在北涼王堅持下才,不得不同意前來決戰的曹煥和百官,心中打起退堂鼓,實在覺得沒有硬拼的必要。
“這怎么打?”
世家大族的官員們紛紛嘀咕起來。
“這么多人。”
“就算是尸體堆積起來,踩著尸體都能直接走到城墻上。”
“……”
“陛下!”
戶部尚書上官海昌來到皇帝身前,拱手彎腰道:“臣最近觀摩戰局,總覺得有問題。”
“哦?”
曹煥抬手示意道:“上官愛卿說來聽聽。”
“陛下難道不覺得此次戰事,平靜到有些詭異嗎?”
上官海昌鄭重其事地說道:“在敵我雙方兵力調動期間,長安方面曾經有多次機會派兵襲擊我們,尤其是前陣子北涼王一直沒有在此坐鎮,他們完全有機會把我大軍打得難以集中,糧草也難以運送到城內。
“如此以來的話,對于長安方面接下來會大有益處。
“但他們一點兒動作都沒有,就這么靜靜地看著我大軍調動。
“簡直就像是回到春秋時期。”
數千年前的春秋時期,天下有數不清的諸侯國。
那個時候,還沒有各種各樣的兵法。
各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沒有勾心斗角,都是直來直往采用“約架”的方式,簡單來講就是兩國互下戰書,約定一個地點作為戰場,到達日期后雙方在戰場上列陣打開。
此次至關重要的決戰,竟然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
“還真是!”
眾人若有所思地說道。
“敵軍這是故意等著我們聚集起來?他們想干什么?”
“……”
短暫的思考后。
他們恍然大悟,得到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共同答案。
“長安想要一舉剿滅我們!”
“他們這么有自信,莫不是整個昆陽城就是一座大坑,等著我們跳進來?”
“……”
“不然……”
有人提議道:“撤吧?”
“不說全撤,最起碼撤一部分。”
兵部尚書明青鋒諫言道:“昆陽城雖堅固,但畢竟不大,用不著二十萬大軍全軍屯扎在此,臣以為,留下十萬兵馬守城足夠,剩余十萬兵馬應該撤到松州待命,如此以來就能夠兩手準備。
“正面決戰順利,就立即渡河支援。
“正面若是不順利,也能夠接應城內的大軍撤退。”
百萬人!
不論是誰,看到這般雄偉場面后都會感覺到心驚。
“嗯……”
正統皇帝曹煥沉吟著。
“明大人!”
一陣洪亮威嚴的聲音壓來:“決戰之時,對方出現破綻,也只在一瞬之間,豈可來回調撥兵馬,貽誤戰機?”
眾人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