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的一些內容確實比較敏感。
當年皇曉明拍《岳飛》,受到的很多刁難,播出之前出現過的波折,很多就是這些敏感點造成的。
唐煙和劉施施看到周墨胸有成竹的樣子,短暫的驚訝之后也就放心了。
既然他說能拍,那就肯定能拍。
她們兩個作為演員,到時間安心進組就行了。
管那么多干嘛。
“對了,這部劇公司準備什么時候開拍?”
“下半年,大概在十月份左右,到時候你們應該能空出時間吧?”
兩女想了想,應該沒問題。
“很好,這段時間你們別忘了積累一些那個時代的知識,公司也會給你們配備相應的老師,我的目標是把這部劇再打造成一部現象級作品,為后續的影視劇計劃做鋪墊。”
“還有后續的影視劇計劃?”
“當然,你不會以為《朕要當皇帝》就這一個開始吧,要知道這可是一個新的朝代,新的歷史,能拍的東西太多了。”
劉施施一想對哦。
唐煙則是問道:“那《皇帝》播出的時候是在電視頻道,還是網絡平臺?”
“當然是網絡平臺,就現在電視頻道那個樣子,以咱們這部劇的風格和內容,上去就是完蛋。”周墨一點都不遲疑。
如今已經是2016年,從他出道起,短短六年時間,電視頻道就落寞的不止一星半點。
而且這種趨勢還遠遠沒有停止。
《朕要做皇帝》這種劇本來就是純男頻的作品,在電視上壓根沒多少收視率,遠遠不如走哩站的收費頻道。
哩站的受欸頻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在基本上已經算是站穩腳跟了。
無論是低端市場,還是高端市場,都有相應的作品。
用戶粘性高,老白小白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作品。
精品一些的,比如說早期周墨親自拿下的《毛騙》,到后來公司自己拍的《余罪》,《白夜追兇》,《靈魂擺渡》這幾年都陸續出來了。
龍王贅婿一些的,像什么《戰神歸來》,《特種兵在都市》也都保持在每年一到兩部的效率不斷再出。
值得一提的是,從收益率上講,第二類作品的收益比第一類還要高一些。
這倒不是因為第二類的收入更多,而是第二類的成本遠比第一類影視劇要低。
而且低得多。
第一類影視劇的成本,再怎么節省,也都是千萬級別的,并且還不是一千萬。
但第二類影視劇的成本,基本上百萬級別就搞定了。
主打的就是一個循環利用。
今天這個劇組用的設備,稍微改造一下,明天就能拿給另一個劇組用。
偶爾,由于主角是兵王、戰神這一類,劇里會給安排一些戰斗的情節,此時需要用到特殊場景。
也很簡單。
周墨這么些年,陸陸續續拿下的影視城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
都是自家公司的項目,只管用。
反正也是左右轉右手,一個口袋進另一個口袋。
甚至在拍攝的時候,還可以賣門票參觀,乃至客串。
除此之外,哩站還給周墨發布過一份用戶畫像。
像《戰神歸來》這一類劇的主要觀眾,其受眾群體主要是三十多歲,以及四十多對的中年人士。
這些用戶的掏錢意愿,天然就比年輕的客戶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