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徹也做了,那便是古往今來第二位完成此事的皇帝。
始皇帝一直是劉徹追逐的對象,能夠成為繼是皇帝后,第二個進行泰山封禪的人,這對劉徹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天大的榮耀。
于是,劉徹便驅趕了徐福,選擇前往泰山進行封禪。
但這并不代表徐福并沒有對劉徹造成影響。
徐福告訴劉徹,始皇帝做過的事情,你當然可以做,但必須要比他更隆重,更復雜,更繁瑣,更有排場。
不然,如何能顯現出你的功績?
你劉徹在位的時期,實現了追亡逐北,封狼居胥的歷史成就,這是連嬴政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現在,既然你要去泰山闡述你的功績,自然而然要更加隆重地辦理這件事情,不然怎么顯現出你在成就上超越了嬴政呢?
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
出來當老大,當然要講排場。
這些話說動了劉徹。
歷史上,劉徹雄才大略的同時,在鋪張浪費這一項上,也相當有天分。
武帝一朝,朝廷經濟崩潰的原因不僅僅是對外戰爭,劉徹本人大興宮殿,花費奢靡也是一大因素。
特別是在泰山封禪這件事情上,所花費的錢財,不必一次對外戰爭要少。
在《追亡逐北》里,這一點被很好地表達了出來。
老謀子為了這一段,直接把自己的能力給發揮到了極致。
硬生生用一堆古香古色的道具,在特效的輔助下,拍出了一種極其奢靡的感覺。
如果說《長城》中的泰山封禪是肅殺的。
那《追亡逐北》中的泰山封禪,就是極盡奢華的。
當劉徹完成泰山封禪的那一刻起,趙善驚訝地發現,“仙凡永隔”的強度竟然并沒有隨著再一次泰山封禪增強,反倒在削弱。
鏡頭一轉,徐福揭露了這其中的奧秘。
“仙凡永隔”,本質上是靠“凡人”的認可,愿力去對抗“仙”。
泰山封禪能夠增強封印的原因在于,封禪更好地把“凡人”的愿力給聚集在了一起,加深了凡人對“仙凡永隔”的認可。
認可越強,封印的效果就越強。
而劉徹此次泰山封禪,耗費頗多,浪費嚴重。
百姓、甚至是部分官員對此并不認可,反而怨聲載道。
如此,泰山封禪的效果自然而然就減弱了。
“泰山封禪,其實很好解決。
再強大的東西,也抵不過能鑠金的悠悠之口。
更何況,劉徹的做法,本來就不需要詆毀。
嬴政能夠做到心懷天下,后面的可不一定。”
某處。
徐福正在給江充傳授著修行的經驗。
江充,劉徹寵臣,歷史上巫蠱之禍的制造者,成功促成了武帝太子劉據的叛亂,最終使其懸梁自盡。
毫無疑問,《雖遠必誅》前半段的內容整體基調是有些壓抑的。
盡管在《長城》里,趙善和霍去病一起,實現了封狼居胥,殺得一堆方士抱頭鼠竄,死傷慘重。
但方士終究不是npc。
不會呆呆呆在原地,任由趙善過去殺。
他們會相近一切辦法,阻礙趙善的行動,破壞“仙凡永隔”的封印。
而這一場趙善和“仙人”之間的戰斗,終究是一場時間跨度會非常長久的拉鋸戰。
緊接著,鏡頭一轉,時間已經來到了漢元帝時代。
故事的視角,從趙善,轉移到了陳湯。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