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觀眾就算買了也沒啊看,還容易留頭留尾丟中間。
極少數肝帝則是能一晚上把劇情全過一遍,然后在網上開始劇透劇情。
如此一來,得不償失。
不如每天放出去一部分劇集,既能讓觀眾們有個討論的時間,也能給后續的劇集留下足夠的期待。
聽到唐煙的預測,周墨搖搖頭。
“沒有那么簡單,昨天晚上1.7億的播放量,單單前兩集,就占了1.1億多,第三、四集的購買量滿打滿算還不到六千萬,下降了一半多。”
“啊?掉得這么厲害。”
“是的,不過也能理解,昨天并不是周末,絕大多數觀眾看兩集,時間上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留在第二天看。
至于后續的劇集,肯定會流逝掉一部分觀眾,也會多出一部分新的觀眾,所以還需要進行宣傳,算不上高枕無憂。”
劉施施和唐煙當即就表示小意思。
《朕要做皇帝》一共四十多集,二十天左右就能全部放出來。
由于是線上播放的模式,宣傳上的工作量比電影宣傳輕松很多。
接下來幾天。
《朕要做皇帝》隨著劇情的展開,網絡上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一眾討論話題之中,排在首位的是“皇曉明的演技”。
福王身上兩種差異相當明顯的特質,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
網友給皇曉明起了個外號:
乳濁液。
別名油水混合物。
指他油膩和潔凈混合,不分彼此。
皇曉明為此很受傷。
他明明是按照周墨很早之前得指示在表演。
周墨倒覺得挺好。
福王的兩張面孔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兩個人”,亦或是“兩種人格”,以及“一個真正性格,一個假裝的性格”的設定。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花天酒地,高高在上。
意志堅定,禮賢下士。
特別是當他面對盧象升,孫承宗這些人的時候。
但凡是涉及到明末的文娛作品,基本上都離不開盧象升,孫承宗,孫傳庭這些人。
無論是打天下,還是治理天下,都不是皇帝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任務。
皇帝需要能臣來幫他治理天下,打擊敵人。
而盧象升,孫承宗,孫傳庭等人就是這樣的能臣。
崇禎四年,孫承宗由于戰事不利,最終被免官閑住,回到老家高陽。
半月之后。
在高陽曬太陽的孫承宗見到了一個他意料之外的人。
福王朱常洵。
“藩王無故不得擅自離開藩地,王爺為何在此?”
對于福王的出現,孫承宗非常震驚。
明朝自朱元璋起,所有的藩王都有自己的封地,他們有自己的王府,官員,甚至是軍隊。
朱元璋這樣做,本意是讓朱家子孫有朝一日在國朝危難的時刻,可以拱衛皇帝,保衛國家。
然而,朱元璋后,明成祖(明太宗)朱棣掀翻了了他侄子的皇位,自己當了皇帝。
朱棣以藩王之位造反成功,當了皇帝,自然而然要預防其他藩王再造反成功。
他直接更改了朱元璋曾經立下的規定,對各地藩王開啟了養豬政策,給他們錢財的同時,嚴格限制他們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