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福王的出現,完全出乎孫承宗的預料。
然而,面對孫承宗的疑問,福王直接大手一揮。
“孫太傅何必裝瘋賣傻,本王為什么到此,你就算不知道,難不成還猜不出來。”
在孫承宗復雜的眼神當中,福王極其直白地說道:“孫太傅,如今這大明朝病了,病入膏肓,靠崇禎小兒,他治不好這大明。
能救大明朝的人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我,朱常洵!”
福王壓根就沒有掩飾自己的來意。
原因很簡單。
當他出現在孫承宗面前的時候,很多事情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遮遮掩掩,完全沒那個必要,反而很小家子氣。
(福王:我朱常洵,就是這么一個大氣的男人!)
福王這次和孫承宗的見面,討論的東西不少,但正兒八經的主題就兩個。
問題一,崇禎小兒靠不住。
問題二,我朱常洵靠得住。
首先是問題一。
孫承宗:陛下天資聰穎,上位以來,勵精圖治,宵衣旰食,更是除掉了閹黨。
福王:得了吧,崇禎什么樣子你都在他手底下干了兩年了,心里沒點兒數?他要真是明君,能把你整下去?
能先給袁崇煥那么大的權力,然后又給他弄死?
能一天天的換首輔,換閣臣?
孫承宗無話可說。
跟福王這場對話,狡辯是沒有意義的。
事實在前,任何辯解都非常蒼白。
崇禎當年剛上位的時候,對魏忠賢先隱忍,后一擊必殺的操作,讓他真心認為他那種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天生皇帝,必定能夠挽回朝廷的頹勢。
然而四年以來,崇禎卻再也沒有當初的那般狀態,反而急功近利,剛愎自用。
孫承宗當然知道,朝廷上的袞袞諸公,不少人明面上光明偉岸,私下里卻雞鳴狗盜,結黨營私。
但崇禎前后換了這么多朝臣,砍了那么多腦袋,其中難道就沒有一心報國的人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就孫承宗自己而言,他是真的一心報國,若能挽救大明的頹勢,他寧愿獻出自己的生命。
可現在情況,又是如何呢?
朝臣如此,邊境也是如此,鎮壓造反更是如此。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如此。
“話雖如此,不過福王怎么就確定自己是那個能拯救大明的人?”
孫承宗承認他當年確實看走了眼,當今圣上確實沒那么靠譜,但你福王又憑什么說自己靠譜?
全天下誰不知道你福王天天在府里開宴會,好美女,喝大酒?
言官們每天參你的奏折都成堆!
福王:沉迷美色我樂意?但這并不能代表我不靠譜。
“孫太傅以為當年寧遠之戰,袁崇煥手里的大炮是從哪兒來的?”
孫承宗聽完,震驚到說不出來話。
寧遠之戰,他當然知道。
天啟六年,老奴侵犯邊境,一路橫沖直撞,直至寧遠城下,遇到在寧遠駐守的袁崇煥。
老奴給袁崇煥送信勸降,袁崇煥直接拒絕,誓與寧遠共存亡。
勸降失敗后,老奴直接攻城,一連三天都被袁崇煥頂住,后者甚至還直接用紅衣大炮給攻城軍隊造成了慘烈損傷。
之后,老奴退兵,袁崇煥名揚天下。
“紅衣大炮竟然是福王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