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哥,你具體指哪方面太夸張?”
“哪方面都難以置信。”鄧朝又看了一眼受傷的材料:“無論是從成本,規模,還是劇情設置來講,我從來沒見過這種級別的制作計劃。”
材料里的內容,實在太夸張了。
十億預算。
三部連拍。
三套班底。
劇情交織。
前后呼應。
孫麗也跟著點點頭:“對啊,且不說這個十億的成本,單單是三部電影統一拍攝,彼此之間的劇情交叉糅合的拍攝計劃,就已經超過我的想象了。”
周墨恍然,原來是這個。
他嘆了口氣,頗有種一言難盡的感覺。
三部電影交叉,明面上看起來非常震撼,甚至有種炫技的感覺。
“實際上,這個計劃卻有幾分無奈之舉的意思。”他解釋道。
既然已經決定了喊這夫妻倆來拍電影,那么就沒必要藏著掖著,把創作思路解釋清楚,也有利于以后合作。
鄧朝有些好奇:“無奈之舉怎么說?”
接下來的幾十分鐘,周墨就著桌上的材料,給鄧孫兩人解釋了情況。
三國的故事實在太復雜。
周墨在幾年前在做《三國》計劃的時候,從一開始就知道故事線太紛雜,所以一開始就提前刪除掉了很多劇情。
比如說黃巾之亂,再比如何進和十常侍之間的你死我亡的斗爭,以及后三國時期,各家朝堂內部的紛爭和混亂。
本以為刪減過后,劇情就好編寫一些。
然而到了實際開始寫劇本的時候,發現還是寫不了。
就拿周墨想要主要負責的“曹魏”線來說,單曹操一個人,主要故事節點就有黃巾起義,圍剿董卓,屠戮徐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幾個根本躲避不開的劇情點。
想要在兩個小時的電影時間內,塞進去這么多劇情內容,完全就是天方夜譚。
而且這還只是一個曹操。
除了他,還有劉備代表的蜀國故事線,孫家兄弟倆代表的吳國故事線,諸葛亮代表的三國中后期故事線。
最后,經過跟公司一大幫編劇商量之后,周墨只能采用“抓大放小,保留爽點”的思路,把每個人涉及到的故事線給拆開了,重新進行分配。
還拿曹操舉例。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是曹操參與的兩場在整個歷史上都非常出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只不過前者曹操勝利了,后者曹操敗了。
那么,“曹魏”劇本就會主要刻畫官渡之戰,并且把赤壁之戰放在最后,只留下戰爭開始前的一點點劇情。
而真正的赤壁之戰,將會放在“孫周”代表的吳國線,充分能展現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的“雄姿英發”。
鄧朝基本明白了周墨的意思。
“那周導其實是想讓我們兩個出演周瑜和小喬?”
周墨微微頷首。
“是的,這也是張導的意見,他確實對二位比較青睞。”
這一世,雖然《影》在周墨的蝴蝶效應下沒有了,但老謀子還是看中了鄧孫夫妻倆來出演他心中“東吳”的故事。
周墨對此并沒有什么意見。
《影》的劇情走向,以及認為行為雖然有些抽象,但鄧朝在電影中的表現真的挺不錯的。
出演周瑜基本上沒難度。
孫麗猜測著詢問:“周導說的張導,是張亦謀導演嗎?”
“嗯。”
“那可太好了。”孫麗猛地握緊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