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一愣,怎么這個反應。
鄧朝見狀,跟周墨解釋了一句。
“實不相瞞,我倆之前猜測過周導準備讓我倆演什么角色,確確實實猜測到了可能是周瑜和小喬,但是娘娘她一直比較擔心,因為不知道導演是誰。
畢竟,當初吳白鴿導演的《赤壁》實在太……抽象了。”
原來是這回事兒。
周墨啞然失笑。
也不怪孫麗這么緊張。
吳白鴿確實罪孽深重。
老韓同志那么多錢砸下去,那么多資源給配合,接過最后這貨就交出來一個“萌萌,站起來”。
“麗姐可以放心,《三國》三部曲的劇本都是我寫的,絕對不會出現那種抽象小喬,另外張導的鏡頭能力你也可以放心。”
孫麗狠狠點了幾下頭。
“周導和張導的能力,我肯定百分百信任,我其實也沒那么多要求,只要不像《赤壁》里面的小喬那么抽象就行。”
不。
老謀子你也不應該百分百信任。
這位如果沒周墨轉移視線,估計就這幾年就該沉迷于替身文學了。
《影》中搞替身,要主角看著自己的替身和女主親熱。
《半湖綠》中也搞替身,嘗試翻轉劇情。
鄧朝此刻又翻看了一下材料,詢問道:“那吳國線主要就是‘孫家兄弟和周瑜’為主了?”
“準確的說,是孫策和周瑜為主,孫權占的劇情不多。”周墨糾正道。
雖然說真正歷史上,孫權才是“吳國”的最核心人物。
因為吳國建立的時候,孫策和周瑜墳頭草都幾米高了。
但是孫權這家伙的經歷和操作,實在不符合周墨“保留爽點,抓大放小”的劇本設計思路。
一方面,孫權這家伙“孫十萬”的名頭實在太響亮了,網友們一提起孫權,就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
一場逍遙津戰役,硬生生給了張遼一個“八百打十萬”的名頭。
另一方面,想要把孫權拍暢快,遠沒有拍小霸王孫策那種“不服就是干”的行為性格方便。
孫權年輕的時候處理內部矛盾的能力不錯,但老年的時候開始瘋狂內耗,確實沒什么可拍。
“所以,孫權應該只會在赤壁之戰的時候作為主公露面,剩下的都是孫策和周瑜,電影前半段打嚴白虎,打黃祖,后半段赤壁之戰。”
鄧超聽見這話,喜上眉梢。
沒有孫權好哇。
一場電影就那么長時間,關鍵人物越少,他的戲份就越多。
想到這里,他不再猶豫,迫不及待詢問:
“周導,咱們什么時候簽合同?”
“這么著急?”
“當然,趁著消息還沒傳出去,先把角色占下來,省得夜長夢多。”
周墨提醒道:“不用再想想?三部電影連拍時間很長,恐怕得小半年,咱們可以晚些再簽合同,你先去調整時間。”
鄧朝和孫儷聽見這話,一起搖頭。
“不,得趕緊把合同簽了,萬一回頭被人見縫插針了,我哭都沒地方哭去,得后悔一輩子。”
“有這么嚴重么?”周墨好笑道。
“一點都不夸張,周導你是不知道你現在有多吸引人,軟妹幣都沒你有吸引力,跟周導你合作,無論如何都必須拿下。”鄧朝習慣性開始耍寶。
“不至于,太夸張了。”
孫麗倒是提了一嘴:“這次還真不是夸張,周導你不知道,前段時間有人聽說我要來《東漢》劇組,私下聯系我希望幫忙引薦和你見一面,價錢隨我開,這就是你現在的吸引力。”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