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太子的關系還真說不準,皇帝因為皇后勢大,又比較寵愛貴妃,曾經起過立貴妃之子為太子的想法。
而太上皇,又是典型的嫡長子支持者。
所以,太子和皇帝之間的矛盾,未必就小于皇帝和太上皇之間的矛盾,太子會不會和太上皇合作,還是兩碼事。”
周墨看著網友們的爭論,嘴角的笑容越發明顯。
網友們對劇情的猜測,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全面和自信。
得益于《朱樓》劇組目前放出來的信息,幾部宣傳片,以及前兩集的內容,竟然已經有人做出來了一張關系圖,把整部劇幾個主要角色之間的利益關系給寫了出來。
這效率,簡直比他拍電視劇都要高。
劉施施一直等著周墨看評論,直到他放下手機,重新抬起頭,這才拿起遙控。
“看完網友的評論了,感覺如何?”
“挺好的,劇組之前幾部宣傳片制作的很好,給觀眾們提供了很多信息,讓觀眾們對電視劇里錯雜的關系有了一個基礎的認識,這對后續觀看體驗很有幫助。”
“那就繼續看?”
“嗯。”
劉施施摁下恢復鍵,第三集正式開始。
第三集的開頭,視角仍然停留在太子身上。
斬殺了巡撫之后,太子立馬開始全面處理災荒,一邊從四面八方調集錢糧,一邊又用錢糧雇傭當地的百姓,讓他們構建取水,生活的設施和設備。
上述的操作,總結起來就四個字:
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幾千年來一直被各個朝代運用,用以解決天災所產生的問題。
從設定上講,太子屬于文武精通的全才,沒了巡撫這個攔路人,以工代賑被他極其順利地推進了下去。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原和齊魯兩地的情況就好了很多。
同一時間,京城。
中原和齊魯兩地彈劾太子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飛入皇帝的案頭。
一開始,這些奏折還只是彈太子不停朝臣勸阻,一路上強行從商人那里要糧食,說太子“與民爭利”,并非儲君所為。
這些奏折統統被皇帝留中不發,當成了廢紙。
但是自從太子斬殺了巡撫,彈劾太子的奏折無論是數量,還是言辭,猛烈程度相較之前都提升了好幾個檔次,連“兇殘暴虐,不似人君”的話都寫了出來。
如此激烈的“民意”,就連皇帝也無法將所有的奏折置之不理,不得不挑選一些進行批閱。
不過總體而言,皇帝依舊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壓制朝臣。
朝臣們對太子的彈劾,其實就是“掀屋開窗”,明面上喊著請求皇帝處罰太子,甚至是更換太子,實際上就是逼迫皇帝趕緊把太子喊回來,哪怕是讓錦衣衛給他綁回來。
而皇帝一直拖著奏折不回復,實際上就是在給太子拖延繼續處理災情的時間。
皇帝作為明君,當然知道受災區是個什么情況。
天災人禍,天災人禍,為何從古至今,一提起這件事情,這兩個詞總是連在一起,就沒有分開的。
因為這就是事實。
自然界發生災禍,引起動蕩,官員們必定不會老老實實賑災救人,能少貪一些,多給百姓留一些,都算這幫“衣冠禽獸”們做個人。
這一點,無論是皇帝,和太子們都了解。
太子在賑災的過程中,雖然上來就砍了巡撫,但是巡撫一下的官員卻并沒有處理太多,他還需要這些人幫他執行命令,處理事情,所以他只是跟一些人聊過之后,要求他們戴罪立功,若是干得好,甚至還能給他們請功。
而皇帝這邊,收到太子的秘折后,很果斷地就給太子那邊送過去了不少手諭之類的東西,用以幫助他安撫官員“脆弱的心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