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都是背地里需要干的事情。
明面上,太子干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情,皇帝當然要表達自己的態度,在開朝會的時候,安撫群臣,表達對于臣子的愛護。。
只是,官員們也不是好糊弄的。
幾經催促,皇帝卻“只打雷不下雨”,便選擇另一種方式逼迫皇帝采取行動。
一個星期后,就在皇帝處理公文的時候,太監傳來消息。
國子監生員聚集于皇宮外,請求皇帝降旨斥責太子。
“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豈能說殺就殺!”
“未經三法司審理,怎么就能直接下令處死二品官員!豈不是視國家律法為無物?”
“太子失德,太子失德!”
“太子沒準是要造反,所以才要了調兵的權力,巡撫沒準是發現了太子造反的線索,所以才被太子下令處死,巡撫無罪,巡撫無罪!”
“國朝養士數百年,幾日舍生取義,敢為天下先!”
國子監生員的動靜之大,很快就引起了整個京城的關注。
無論是官員,還是勛貴,亦或是外國來的使臣,都想看看當今圣上準備怎么處理這次突發事件。
少卿,宮內皇帝身邊的戴總管出了宮門,冷著臉對著國子監的生員們呵斥:
“太祖有令:不許生員參與議政,爾等不知?還不速速退去!”
戴總管一句話就把話說到了重點上。
國子監這幫生員敢來皇宮門口鬧事,歸根結底還是抓住了一個規則,二品大員再怎么有罪,也應該經過三法司的審理再做處理,怎么可以一句話就給砍了,太子現在這波操作,朝廷律法不就成廢紙了嗎?
而戴總管也抓著這個規則:你們這幫生員要說朝廷律法,那有明一朝自從太祖高皇帝就下令,你們這幫讀書人不準參與朝政的討論,你們現在敢在皇宮門口鬧事,是不是也是無視朝廷律法。
戴總管說完,就有國子監學生有了退意。
但領頭幾人,很明顯不愿就此罷休。
他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
巡撫是二品官員,為國盡忠,鞠躬盡瘁,他現在死在了賑災的路上,好歹應該厚葬吧,朝廷還應該給個謚號,而且是好謚,不然怎么能夠安全天下士子的心呢?
戴總管這次甚至連跟他們糾纏的勁頭都沒有。
直接就對這幫生員的行為做了批判:
“逼迫陛下,無君無父,非議太子,不忠不孝,還敢拿生員士子的身份來大做文章,這個生員的身份你們若是不想要,那干脆就歸鄉去!”
說完,便甩袖離去。
戴總管離開后,門口的生員們臉色那叫一個難看。
特別是領頭的幾個,臉色黑得就像煤炭。
他們今天這幫人來,有人是受人指使,有人是盲從跟隨,但有一點就是相同的:名。
戴總管一句話,相當于把他們求名的路子給堵死了。
再逼迫就是無君無父,不忠不孝之輩,聚在皇宮門口的意義就沒了。
沒了統一目標,饒恕生員中的領頭幾人再三挽留,卻依舊無法阻止其他生員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