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臉色青白難看的婦女也說道,“就一段路而已……”
“這里過去京市大學可不止一點路,”周洵看這兩夫妻態度還不錯,便主動讓了座,“姜楠,我去坐輪椅就行。”
上車后為了空出空間,姜楠是把輪椅放到了車頭前排的窄地,現在將它移下來放到駕駛座后面,坐著倒也不受打擾。
劉主任知趣地道謝,姜楠故意提高聲量:“不用謝我們啊,你去謝剛才給讓座的同志吧。”
劉主任又跟著回頭道謝,那男青年躲在后面朝他比了個“不用在意”的手勢。
一段插曲就這樣毫無風波的過去了,跟姜楠不合的大小組長不斷地翻劉主任白眼,還指桑罵槐地說他們白眼狼,不識好人心。
劉主任夫妻的處世法則是“忍”,不管那群年紀比他小的醫生怎么說,他們愣是半句不開口。
這倒是叫姜楠高看一眼了。
司機見的多,不多久就看出來洪江市這群小年輕里面似乎形成了幾個群體。
一面人多的,是以那上車以來就在不斷嘀咕說話的一男一女為首的;一面人少的,是長得像杜夫人的女同志和她的殘疾丈夫;還有幾個看似中立的,好像是在明哲保身。
司機從后視鏡里瞧了一眼姜楠和周洵那副波瀾不驚的表情,再掃一眼義憤填膺狀的一男一女,簡直高下立判。
“吁——”司機搖搖頭,與姜楠搭起了話,“小同志,你姓啥?”
姜楠有點意外這看著慈眉善目的司機會跟自己聊天:“我嗎?我姓姜。”
“哦,小姜啊,”司機又從后視鏡里看了下姜楠,“你是洪江市人?有沒有親戚在京市啊?”
姜楠搖頭:“沒有啊——師傅為什么這么問?”
“赫赫,沒啥,就是看你很像一個我認識的客人,還覺得你們會不會是有血緣關系呢。”
姜楠笑了起來:“說來也是奇怪,不久前剛有人說在京市看到過跟我很像的人,我這模樣,難道是京市標配么?”
“嗨喲,那當然不是,”司機也樂呵起來,語氣卻隱隱透露出了一股子羨慕與尊敬,“就你這長相,還能隨便長成啊?我說的那人,可是咱京市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哩。”
姜楠嘿嘿一笑:“那我還挺會挑人像。”
此時的她仍舊覺得這是個玩笑般的巧合。直到她與一眾插班生見到了這次活動的總負責人,而那位鶴發童顏的老者不斷向她投來疑惑又探究的視線時,姜楠才覺得了一些隱隱的不對勁。
在老者再一次看向姜楠時,姜楠忍不住了:“副院長,您是不是覺得我長得像哪個故人啊?”
“誒!”副院長長著張娃娃臉,面色很是紅潤,“看來我不是第一個這么覺得的人,小同志,你是從誰那里聽說了?”
“從剛才的司機師傅那里。”
“哦,那也是正常的,他當年給杜家開過車。”
杜家——姜楠默默記了下來。</p>